潘海燕
摘 要:教育學家認為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小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學習數學知識,對于提升數學教學成效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能夠幫助學生養成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堂上都能夠具有良好的學習狀態,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關系;學習環境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對于周圍存在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中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對小學生興趣的培養,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對于周圍的事物存在很強的好奇心,同時,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望,小學生如果喜愛某個教師,那么他們也會非常愿意跟著這位教師一起學習,在課堂上也會表現得非常活躍。相反,如果小學生不喜歡這名教師,甚至存在厭煩的心理,那么小學生在課堂上也會表現得非常消沉,不愿意跟著這名教師一起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變化有全面的了解,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尊重學生,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于自身的喜愛。例如,小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在與其他同學進行打鬧時,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在課堂上直接批評學生,否則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會使事情更加的復雜化,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厭惡心理。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進行溝通,要學生明白自身的錯誤所在。這樣才能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才能夠順利開展,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學生的學習伙伴。
二、創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死板地講述數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數學教學就像機械化的過程,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沒有任何的興趣,同時也感覺數學學習非常的枯燥,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是一些學習態度認真的學生,也會感覺數學學習非常的累,但是為了能夠獲得優異的成績只能埋頭苦學,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習負擔過于沉重,小學生甚至會因為對數學沒有任何學習興趣而放棄,最終導致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全部激發出來。想要達到此目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創新。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導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述除法的數學知識時,12個可以在課堂上這樣講述:同學們,老師昨天下班回家買了12個蘋果,若是每個人吃3個蘋果,那么老師的蘋果能夠分給幾個人啊?那如果每個人吃2個,老師的蘋果能夠分給幾個人呢?每個人吃1個呢?每個人吃0.5個呢?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答案應用算術式書寫在黑板上:12÷3=4,12÷2=6,12÷1=12,12÷0.5=24,學生看到教師書寫的算術式會有所領悟,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且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在除法的算術式中如果除數是大于1的,那么得到的結果會比被除數小。如果除數等于1,得到的結果會和被除數一樣大。當除數小于1時,那么得到的結果會比被除數大。
三、精心設計課后練習,鞏固知識并保持學習興趣
課后練習是對學生在課堂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的重要措施,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同時變化速度快,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應用多種有效的措施維持學生的數學興趣,所以,對于小學生的課后練習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應用數學知識競賽、一題多解,或者是讓學生自行編制題目,要求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課后練習,這樣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有著積極的影響。
興趣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小學數學教師對于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需要高度重視,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的導入,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的課后聯系,對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蘭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77-78.
[2]袁旭.淺談小學生數學興趣與基礎學力培養[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0):145-17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