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書
摘 要: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是一個人一生的基礎,也是國家的根本,創新教育,主要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好勝欲,并培養學生喜歡獨立的、自由的思考問題。雖然這么說看上去并不是直觀的創新意識的培養,但是創新意識的根本就在于此。所以,在當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怎樣迸發出學生的創造的火花,散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并且樹立學生的具有創造的個性就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創新意識;數學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堂教育教學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首先,創新意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積極尋求、解決已出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進而最大限度地激發自己的各方面的潛能的心理活動。其次,教師需要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新生代創新能力、創新意識,這是當代社會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旨。“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對于教育教學的改革,對于民族的強盛、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是要從小抓起,從小學開始抓起。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舉措
1.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創造動機
教師要從言語上直接鼓勵與推崇,表情上肯定,讓學生進行創造活動,這就是最原始的創造動力。教師要善于制造創造動機,并啟迪小學生的創造精神。小學生正處于對于任何事物都富有好奇心的年紀,來自外在的創造動力可以激發小學生來自內在的創造動力,從而實現外在與內在的相結合,并互相轉化,這樣將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
2.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樹立創新意識
創造意識是一種總想運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創造意識強烈的學生,總能從別人發現不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進而產生出強烈的動手實踐欲望和動手創造信心。對于某一事物的質疑,是創造意識的來源,只有積極并擅長于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的人,才能激發他內心中存在的創造欲望。有名人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所以,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多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發現問題,然后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在此過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成就感。
3.探索數學教學中的規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萬事皆有規律,規律,都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后,通過科學實驗,檢驗其正確性后而確定下來的。如果小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經歷反復而同樣的實踐活動,就可能發現規律,并對此規律提出大膽猜測和假設,教師則需要在此基礎上,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辯證實驗,來驗證“規律”的正確性。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既得到了教師的充分鼓勵與肯定,創新意識的萌芽生長得更快,動手實踐能力也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實驗,可讓學生就地取材,使用學具橡皮泥進行動手制作,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如果將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切去一角,那么,此長方體或者正方體還剩下幾個角呢?”然后,將此懸念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去尋找答案,最后學生得出的答案是不一致的,這是為什么呢?此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以后,得出:原因是學生切法各有千秋,那么得出的結果自然就不一樣啦。教師應當幫助與引導學生得出不同的切法、得到不同的結果的規律:第一,切面未過頂點的,則會剩下十個角;切面若經過一個頂點,則會剩下九個角,切面若經過兩個頂點,則會剩下八個角,切面若經過三個頂點,則會剩下七個角,以此類推。通過這一實例,教師可以得出,經常性且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一些動手能力的訓練,能增強學生手腦的協調性,迸發出別有魅力的創造火花。
總之,在當代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保護并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并將好奇心引導到學習上,要知道如何捕獲學生創新的靈感,這些靈感如同一個個種子,需要教師去澆水、施肥,讓創新的種子萌芽,茁壯成長,這樣,學生才能挺起自信的腰桿,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學生從數學課堂和實踐生活中都能得到創新帶來的愉悅感與成就感,師生就都能獲得最大的快樂,這不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嗎?“創造是人類所具有的本能。”這個本能督促著我們對傳統教育手段進行改革,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本能性的個性,這是每個數學教師的當務之急。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