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秀
有很多學生到了高中覺得數學很難,學習起來非常吃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
1.高中數學有很多概念、知識點非常難理解,計算繁雜,需要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2.初高中有些知識脫節。初中有些內容要求很低或者干脆不學,而到了高中卻是必須掌握的內容,例如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與二次方程“三個二次”的聯系,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韋達定理),實根分布等在初中不作要求,而在高中“三個二次”問題被視為重要內容,高中教材卻未安排專門的講授。韋達定理是解析幾何不可或缺的減少運算的解題步驟。
3.學生對于數學知識不感興趣,有嚴重偏科現象。
4.學生在初中乃至小學的知識不牢固,基礎沒有打好,計算能力、邏輯推理等能力比較差,沒有形成數學的思維習慣,更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教學中教師應當實施以下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通過評價體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成就感
第一,學習了一兩節課后,可以通過小測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小測要注意選簡單的、上課講過的基礎題,題目不要太多。這樣學生會感覺好多題都會做,有成就感,對于學好數學漸漸充滿信心,同時也會促使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增強聽課效率。第二,對于作業要給出恰當的評語,盡量使用鼓勵性語言,哪怕學生只有一道題做得比較好,也要在這道題旁邊寫上美好的評語。當然評語要真實而具體,不能寫一個“好”就完事。比如,可以寫“此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此題步驟簡潔,思路清楚”等,細心尋找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學生一定會愛上數學。
2.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教育
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學生將初步了解數學學科與人類發展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對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比如,給學生講解對數的產生過程,講納皮爾的故事,講解周期函數的“振幅、周期、頻率、相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數學文化,感受科學家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3.通過游戲及多媒體的操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概率時,讓學生通過擲骰子、扔硬幣來驗證。在講積分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體會隨著分割份數越來越多,多邊形的面積越來越趨近于曲邊梯形的面積,學生體驗到“以直代曲”和“無限逼近”的思想方法,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
二、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教師必須對初中教材做深入研究,理清初中學生對于各類知識的掌握程度。在高中教學中,適時地把學生掌握不好的或初中沒講而高中必會的知識融入高中課堂中。注意在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處下功夫,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知識的產生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時,可以先復習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這樣對于一元二次不等式才會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強學法指導
數學學困生學不會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學。他們往往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上課聽課不知道哪些內容是重點要掌握的,很迷茫;即便上課聽懂了,沒有及時復習,過兩天又忘記了;知識點在頭腦中很散亂。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記筆記,把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記到筆記本上,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總結。記筆記一方面使得學生能夠清楚要掌握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對知識點的遺漏。
教師要教會學生記筆記和復習筆記。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在記筆記時,會出現對一些知識記不全或者記錯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定時檢查學生的筆記,以確保知識的正確和全面。多數學困生比較懶惰,記好了筆記也不知道復習,教師要督促學生學會定時地復習筆記,減少對于知識的遺忘。
四、教師要抓住課堂,讓學生當堂學會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爭取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當堂課的知識。有的教師只顧自己講,搞得課容量很大,總覺得自己講了,學生就會了。而對于數學學困生來講,就像聽天書,一節課下來,什么都沒有聽懂,課下又不愛鉆研,導致學生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其實教師可以把課堂教學任務安排得少一點,教學速度慢一點,讓學生參與得多一點,教學效果會更好。例如,多數學困生的計算能力較差,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紙上算,然后在黑板上板書具體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自己核對,找出自己算錯的地方。雖然表面上耽誤了時間,但對于學困生,卻提高了他們的計算能力,使學生真正有了收獲,做到了課堂的有效教學。在一節課的最后,最好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把當堂講的知識復述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有“我學會了”的感覺,既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學生的總結、記憶能力。
總之,教師對于學困生的教學要特殊對待,不但要了解學生知識上的問題,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習慣等因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靈活地駕馭課堂,使得學困生對于數學產生興趣,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劉雄偉.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有效轉化策略探究[D].廣州大學,2011.
[2]楊躍.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1(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