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清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兼容并蓄,是個蘊涵豐富的巨大寶藏,它有著強大深厚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哺育兒童茁壯成長。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因此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對于小學生學習課程和認識社會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 ? 師德師風 ? 小學生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26
小學生“弘揚傳統文化,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使之能夠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今天,在建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強調要有“中國特色”,我們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建筑、書法、繪畫、音樂、社會習俗等等,無不獨居特色。如何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宣傳、教育力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理解和認識中華精髓,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新世紀煥發新的活力,無疑是一個極有意義的課題。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表明培養人才要從孩子抓起。還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一)誦讀中華經典作品
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更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讓我們熱愛國學,親近經典。積極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等優秀經典,開展誦讀《弟子規》詩,唱《弟子規》歌曲,跳《弟子規》舞蹈,并將經典的精神變為自覺行為。
讓我們尊崇傳統,滋養人生。吸納先人的智慧,接受文化的熏陶,積極學習書法、古典文學、傳統音樂……提高自己傳統文化藝術的修養。讓我們傳承文明,摒棄陋習。遠離自私與冷漠,崇尚傳統與文明,修身立人,明禮誠信,為社會和諧文明的傳播盡一份力,發一份光。
(二)把傳統節日教育情注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之中
在中小學階段課程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涉及中國傳統節日教育的,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充分挖掘各學科中蘊涵的豐富的民族文化。如:利用語文教材中關于個傳統節日的詩詞文章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對杜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詩詞的背景、內容的分析,既能夠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由來,又能讓學生從這些詩詞中感受到詩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激勵學生積極向上,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學校是哺育小學生茁壯成長的搖籃
學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于正在積累知識,思想還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學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優勢,把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并結合各科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使小學生從小學起就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當今世界,中小學只有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能增強民族凝聚力,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推薦師德師風建設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的發展在教師,教師是教育系統最核心、最關鍵的因素,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發展的質量。
(一)以制度建設為著力點,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規范化
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齊抓共管、教師積極參與的長期性、規范化的活動。學校應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增強教師遵守職業道德、敬業守職、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自覺性,建立教師師德師風評價機制,對教師作風進行定期考察,每半學期組織學生開展“學生評教”活動。
(二)以拓展宣傳活動為突破口,增強師德師風建設主動性
每學年,學校在教師節期間,開展“感動校園人物”及“優秀教師表彰大會”,表彰師德師風個人,積極營造“努力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的氛圍。開展“良師益友”評選活動,通過自我申報、評委打分、民主評議等方式評出師德高尚師風純正的“良師益友”,通過身邊的師德先進典型,感染熏陶全校教師,切實提高全校教師的師德師風。
(三)以培訓培養為關鍵點,提升師德師風建設實效性
學校將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培訓培養的重點納入師資隊伍規劃,通過新老教師師徒結對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每年新進教師進行系統的崗前師德教育,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將優良的師德師風傳承下去。
(四)以為人師表為核心,增強表率意識,弘揚高尚師德
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表率意識。從學生的角度看,教師是社會的規范、師德高尚是學生的榜樣。教師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超常的決定性作用,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還是德育手段等都長期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
“疾徐有致,執著成楊”,通過細實的活動,該校的各項工作高效扎實,呈現出勃勃生機,為提升學校的品牌,建構特色校園鋪平了道路。師德師風是教育行業作風建設的一桿標尺。師德師風建設成效直接關系社會主義育人事業方向,事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未來。所以,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結合發展的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地增強前瞻性和針對性,始終把握好師德師風建設的導向性和實效性。
三、總結
諸子學說百家爭鳴,詩詞歌賦韻律悠長,琴棋書畫意境玄妙,四大發明光照古今,傳統文化是國家的史詩和骨骼,新時代的小學生正是這偉岸身軀的血液和傳承。如何使這股血液更準更好地流淌,教師是最重要的樞紐。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不僅是對學生本身的負責和指引,同時也為國家培養重要人力作出重要貢獻。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不僅應當胸懷天下,放眼世界,學習現代知識,更應當飲水思源,勿忘根本,以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為己任。
參考文獻:
[1]魏斌.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內外因分析研究.教育探索,2011(5).
[2]謝麗嫻.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引導.高教探索,2011(4).
[3]冉春桃.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