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斌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6)
?
新鄉市構建體育健康養老一體化的現狀
馬宏斌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河南新鄉453006)
〔摘要〕目的探討新鄉市老年人參與體育健康養老的現狀及對構建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一體化模式的影響因素。方法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新鄉市的688名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的狀況展開調查。結果新鄉市多數家庭和社區重視老年人體育健身,但在實施時還是受健康理念、安全性等因素影響,缺乏體育互補性策略。結論構建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一體化模式,使老年人達到健康養老。
〔關鍵詞〕體育活動;健康養老;一體化
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不僅促進自身健康的心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能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交往和增進友誼,更有助于提高大眾體育意識,促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但目前老年人健康養老體育活動缺乏家庭和社會全方位指導參與。本研究試圖探索新鄉市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進行體育健康養老的現狀,構建合理的體育健康養老模式,以促進新鄉市老年人從事體育活動更加健康、更加科學,從而實現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一體化。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新鄉市參與體育教育健身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層抽樣調查的方法,隨機選取調查樣本,樣本選自新鄉市5所社區的老年人。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以老人的基本情況及有關體育健康養老活動的內容等多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共計發放7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88份(91.7%)。
1.2.2訪談法采用電話、網絡、面談等方式訪談部分社會老年服務機構、老人院和社區,了解當前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的途徑、指導培訓、家庭參與社會老年體育活動的開展等情況,探討如何構建體育健康養老一體化的策略。
1.2.3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類比、綜合等邏輯分析法,對影響構建體育健康養老活動一體化的因素進行分析。
1.3統計學方法采用數理統計分析法,并根據統計數據進行表格繪制和圖表制作。
2結果
2.1老年人參加的體育活動項目分析體育活動項目選擇多樣化是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一個特點。項目主要集中在散步慢跑603例(87.6%),健身操499例(72.5%),廣場舞411例(59.7%),球類僅127例(18.5%),太極拳、劍315例(48.8%),隨意選擇97例(14.1%)。老年人通常以日常性健身活動為主,喜歡安全性較高、技術含量低、強度較小的運動。
2.2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頻度統計每周參加體育活動在5次以上的老年人有323例(46.9%),每周3~4次的269例(39.1%),每周1~2次75例(10.9%),不確定21例(3.1%)。
2.3老年人體育活動所選地點選擇比例較高的是廣場256例(37.2%)。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區正規化管理,已有163例(23.7%)的老年人選擇在社區空地內進行體育活動,公園和附近單位分別137例(19.9%)和84例(12.2%),只有7例(1.0%)的老年人會選擇到收費場所進行體育活動。選擇家中小院32例(4.7%),不定9例(1.3%)。
2.4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方法來源有595例(86.5%)的老年人只是憑借個人經驗,對參加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正確方法了解的不多,476例(69.2%)來源于家人和朋友,這很不利于老年人更科學更有效地進行體育活動,而與社區互動方面只有130例(18.9%)更是有待提高,專業機構最低僅91例(13.2%),相關書籍197例(28.6%),電視網絡305例(44.3%)。
2.5老年人參加最多的體育活動形式老年人體育活動形式主要是自發結伴的251例(36.5%),其次為單獨活動201例(29.2%),說明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希望通過體育活動增進交流和幫助。由民間機構和社區組織的老年人體育活動分別僅49例(7.1%)和23例(3.3%),其他5.5%(38例),體現了新鄉市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2.6家庭對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331例(48.1%)老年人的家庭支持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171例(24.9%)非常支持,只有3例(0.4%)不支持,一般183例(26.6%)。多數老年人的家庭重視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進行健康養老,但部分基于家庭情況和時間問題不能落實到行動。
2.7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最大因素是承擔家務167例(24.3%),老年人為家庭會犧牲一些體育活動時間。其次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體育指導人員為老年人服務,分別為21.1%(145例)和20.2%(139例)。另外,場地器材問題109例(15.8%),身體狀況165例(9.4%),其他63例(9.2%),說明老年人體育活動場地建設不足。
3討論
近年,新鄉市老年體育發展迅速,老年體育人口不斷增長,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意識加強。無論時間長短,多數老年人會針對個人身體狀況及鍛煉目的,持之以恒地參加體育活動,使運動成為老年人進行健康養老的有效手段。新鄉市老年人體育活動項目呈多樣化的趨勢。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使老年人充滿生機活力,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對改變新鄉市的社會風貌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雖然新鄉市老年人體育運動發展迅速,但實現健康養老體育活動一體化依舊面臨許多困難。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狀況、家庭狀況、是否掌握科學的健身知識、是否擁有良好的運動場地器材以及專業的老年體育指導等因素已嚴重影響了老年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體育活動的質量,使老年人達不到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阻礙了健康養老體育活動一體化的發展。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成為百姓關注的首要話題,老年人的健康觀念已經轉變,由過去簡單的“動起來”,變成了科學的“動”、健康的“動”。如何才能達到科學健身的效果一直都是影響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政府相關職能做好組織管理,加強宣傳力度,普及健身常識,加大適合老年人的場地器材投入,呼吁社會對老年人體育活動進行關注。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提前到來,新鄉市的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滯后于養老服務需求,可謂“未備先老”,落后的健身服務嚴重影響了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老年人脫離了工作崗位,有大量的余暇時間,生活較孤獨寂寞,身體缺乏鍛煉,減少了與社會交流的機會,家庭和社區體育服務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新鄉市老年人可選擇多種養老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種養老方式,都需要更多的親情支撐。家庭對老年人健康養老體育活動有很大的影響。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我國中青年一代正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無暇照顧子女和操持家務。因此,照顧孩子及操持家務的重任就落在了退休父母的身上。這樣,無形中減少了老年人的自身活動時間。多數老年人的家庭重視老年人參加體育活動進行健康養老,但部分基于家庭情況和時間問題不能落實到行動。
目前新鄉市尚未建立起系統完善的多元化老年體育體系,老年體育多停留在政策性文件規定的層面。發展老年人健康養老需要政府職能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的組織管理,統一協調管理,進行政策引導,鼓勵相關組織機構承擔起老年人健康養老體育活動〔1〕。新鄉市各體育部門要重視老年人健康養老,制定發展老年人體育政策,完善多元化老年體育體系,為老年人健康養老體育工作提供服務和保障。新鄉市政府要為老年人進行體育活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老年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的建設與老年人的居住地應當以就近和方便為原則,這就要求政府在社區規劃時要重視社區內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政府可以規定新建的小區必須配置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并配以相應的免費或優惠政策,以方便和滿足老年人對體育的需求〔2〕。做到活動有人組織、場地有人管理、鍛煉有人指導等。協調各公共體育場館、高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組織內部體育設施實現資源共享,為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供方便。
老年人對參加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正確方法了解的不多,且極少愿意在培訓方面進行消費,老年人大多喜歡選擇離家較近的、空氣良好的、免費的場所,應大力發展社區體育,發揮社區優勢,定期組織專人幫助老年人學習需要針對性鍛煉的項目、鍛煉注意事項、正確的鍛煉方法,指導老年人健康養老、科學健身,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體育活動機會,幫助老年人用科學指導進行體育活動,更好地更大范圍地滿足老年人健身需求,為老年人健康養老保駕護航。社區應定期在社區內進行老年人保健知識和健身知識的宣傳,如在社區宣傳欄中定期刊登一些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健身和保健常識;建立社區老年體育健身工作服務隊伍,與高校體育志愿者進行合作,對老年人體育活動進行科學的體育指導,提高社區老年人的參與度,促進社區內老年人體育健康養老。實行"零事故"鍛煉,除做好一切必要的預防措施,還可提前為老年人購買保險。多方籌措經費,保障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持續發展。
老年人個體進行體育活動具有封閉性、片面性和隨意性,社區或專業體育機構進行的群體體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個人體育活動主要是以個人和家庭自由活動開展,社區或專業團體組織體育活動主要以集體和小組活動開展;二者在實施的方法上形成了互補性,在老年人健康養老的內容上形成一致性。互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影響作用,缺一不可。近年來,社區與家庭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年人體育活動一體化的同向同步、相互滲透、密切合作,對促進老年人健康養老的發展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
4參考文獻
1劉艷霞.人口老齡化與發展老年體育對策〔J〕.龍巖學院學報,2009;27(2):104.
2王凱珍,王慶峰,王慶偉.中國城市老年人體育組織管理體制的現狀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1):14.
〔2015-11-10修回〕
(編輯李相軍)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5-119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77
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52400410350);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5BTY010)
第一作者:馬宏斌(1967-),男,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