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亞萍
(常熟市孝友中學 ,江蘇 蘇州 215500)
?
巧用媒體道具,追求美妙“合聲”
——初中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的若干構思
鈕亞萍
(常熟市孝友中學 ,江蘇 蘇州 215500)
【摘要】在初中音樂教材中,每一冊幾乎都會有一到兩首的合唱歌曲,每當教學進度到合唱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會產生畏難心理,那就是在短短的一堂課或者兩堂課的時間里,要教好一首合唱作品很不容易,再多加時間,影響教學進度;時間不夠,出不來效果。有點“兩頭堵”的感覺。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教學
這里所說的練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單聲部的練聲,初中的學生,特別是初一初二的學生大多處于變聲期,要引導他們在保護嗓子的同時進行有效歌唱,而不是只要輕輕唱,首先是頭腔共鳴的獲得,可以引導他們用“眉開、眼笑、去想象喊遠處的人”等的方法來讓喉頭打開,用意念去訓練“聞花香、吹蠟燭”等方法來獲得比較理想的氣息,用唱長音的方法去反復實踐和引導,而在訓練的過程中,巧妙的使用一些小樂器。
第二部分是二聲部的發聲訓練,比如人民音樂出版社的七年級下冊第33頁上的發聲練習,這是一個簡單的二部發聲練習,先把學生分成兩部分(常規課當中的練習一般無需分的很細,把學生左右分成大致對等的兩部分就可以),然后分高低聲部進行旋律演奏,一般先演奏低聲部。
在初中音樂合唱課堂中,合唱的伴奏一般不適用單旋律伴奏,經常發生的情形就是無論你彈哪個聲部,另一個聲部的同學就會往你的伴奏靠過來,哪怕你兩個聲部同時彈,效果也往往不令人滿意。所以,在開始教樂譜時,老師可以和學生做一個配合訓練,那就是彈一個聲部(高低聲部均可),學生唱另一個聲部,同時,學生利用比如三角鐵、碰鈴、木魚的小型打擊樂器甚至鼓掌的方式來加強樂曲另一個聲部的節奏感,教師提示高低聲部的同學感受兩個不同的聲部,先找找自己所在的聲部的感覺,由于打擊樂器的節奏提示,學生在穩定的節奏下,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聲部;在兩個聲部剛開始合的時候,老師可以彈一個聲部,唱另一個聲部,提示學生比如:高聲部的同學跟琴唱,低聲部的同學跟老師唱,讓學生在唱的時候有一個可以跟隨的目標,當然這肯定不是最后的目標,兩到三遍后(中間跟琴或跟老師唱的要替換),在打擊樂器的伴奏下,可以試著用無伴奏的方式輕聲合,一個班里面常會有幾個唱的不錯的同學,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讓他們引領各自的聲部更加準確地進行演唱。兩個聲部的音高唱準了,學生使用小型打擊樂器,而老師可以采用無旋律伴奏的方式進行伴奏,但建議琴聲可以稍微輕一點,把更多的空間讓給學生的聲音,有利于學生在穩定的節奏上把各個聲部的音符唱準。
在合唱中,除了把音唱準,把節奏唱準,歌曲的“呼吸”,聲音的均衡、協調同樣重要。只有把樂句的“呼吸”即歌曲的各個換氣的地方規定好,以及各個聲部的歌唱音量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控,對學生的音色做一些適當的調整,才會為所唱的歌曲增色。
雖然在獨唱時,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嗓音特點或者是個人的歌唱習慣,但在合唱中就要求要將自己的特點和習慣加以掩飾,以符合我們常說的“合唱音色”。初中的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已經變聲的,尚未變聲的,處于變聲中的,情況復雜,所以,從個人的不同狀態來講,決不能為了附和而去強迫改變自身的自然歌唱音色,而是在不使學生嗓音受到破壞的條件下做適當的調整。以上的這些訓練,基本能達到讓學生能把握歌曲的自然“呼吸”,聲樂也自然和諧通順了。
在課堂里上一堂合唱課,老師要兼顧伴奏和指揮的雙重角色,要兩者都做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最為常見的是作為指揮的老師來引導學生語言上的表述方法,通過手勢來進行暗示,這是有很多技巧的。特別在平時,老師要注重培養和學生們的默契。 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可以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意思。比如開始唱歌前,老師的一個抬手動作,就可以讓學生們快速進入到唱歌的準備狀態。在練習歌曲的時候,老師手上要彈伴奏,這時候頭、眼睛的作用就很重要,比如在低聲部進來的時候,就可以眼睛看著低聲部用點頭的方式來示意等等。
筆者巧妙的在課堂上做過嘗試:讓一位在班里深受歡迎的同學擔任指揮,這是一位學過多年舞蹈的同學,節奏感比較好,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了基本的指揮方法,通過老師的伴奏,有意識的讓該生自由發揮,只求節奏的準確和演唱情緒的突出,在歌曲比較熟練后,老師可以嘗試無伴奏的合唱,這時候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在邊上偶爾的指點,只要讓學生在指揮時,特別注意手勢的“準、簡、美”原則,讓合唱的學生一目了然就可以了,從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MIDI本身是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的縮寫,意思是音樂設備數字接口。這種接口技術的作用就是使電子樂器與電子樂器,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通過一種通用的通訊協議進行通訊,這種協議自然就是MIDI協議了。它在20 世紀80 年代初為解決電聲樂器之間的通信問題而提出。MIDI 傳輸的不是聲音信號, 而是音符、控制參數等指令,它指示MIDI 設備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個音符、多大音量等。現代的音樂表演中,我們大量的使用了這種工具制作的音樂。
綜上所述,在日常的音樂課合唱歌曲的教學過程中,巧妙而形式多樣的利用媒體、道具,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積極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只要配合指導,在合唱歌曲的細節部分加以著重處理,這樣的多方位結合既淺易又有趣,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應該是比較理想、可行的教學方法,各位同行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加入自己的一些巧妙構思試一試。建議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得選擇一兩首合唱歌曲,參照本文的方法練習,相信一定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方法,也能使歌曲綻放出美妙的“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