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梁紅+戰宇
摘要:在我國,高等教育課程考試的傳統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例如考評方式單一、學生考前突擊應付、考后丟書即忘、輕應用創新等,廣受詬病。本課題組在前期的教學實踐中,探索設計了“學生自主測試”的課程考試模式,由五個環節組成:學生自主總結知識點、自主設計題目、教師批閱答疑、學生互測、課程考卷加以選用。經過實踐,該考試模式能夠顯著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總結知識點,并且培養了自學的能力。
關鍵詞:學生自主測試;考試改革;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156-0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高等教育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圍繞“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展開[1]。課程考試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除了需要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外,更要突出對學生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核。但傳統的課程考試模式,仍然存在模式單一、重記憶背誦、輕應用創新等弊端,廣受詬病[2]。隨著學界對課程考試改革研究的不斷深入,與課程相適應的科學考試理念、方法與內容亟待產生[3]。本課題組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設計了“學生自主測試”的課程考試模式。本文將對此加以介紹,希望能為高等教育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一、高等教育課程考試改革所面臨的問題
高等教育的考試改革不能對所有的課程一概而論,需要針對課程的內容和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考試模式。
高等教育中相當一部分的專業基礎課,授課目的是給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學生傳授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環境化學等。這類課程的特點是[4]:(1)知識點多而龐雜,涉及面廣;(2)知識點小而散,散落于書本的各段文字中;(3)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聯性不強,各章節內容相對獨立;(4)知識點大多需要記憶背誦。
這些特點決定了其課程考試時多采用傳統的考試模式,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其開展考試改革時所面臨的問題很多:
1.學生接受考試改革的動力不強。前人研究考試改革時,往往忽略學生的主動性。而學生對考試改革的認可程度恰恰才是考試改革成敗的關鍵。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時普遍感到整本書全是重點,頗感枯燥和厭倦,大多選擇考前突擊背誦的方式應付考試,對任何的改革都無動于衷,不予配合。
2.教師開展考試改革的動力不足。這些課程考試傳統的命題方法,都是教師從試題庫中挑選題目。更改試題庫或考試模式的工作量巨大,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學管理難度和實際工作量無形中增加許多,此外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這些都阻礙了教師實施考試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課程的教學目的留給考試改革的空間不足。由于這些課程考試必須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因此不可避免要考查記憶背誦的內容。再加上試卷對題型、答案要求標準化,對考試評判要求精量化。因此進行考試改革時,試卷上能夠進行改革的空間有限。
二、“學生自主測試”考試模式的構建
如上所述,對于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的課程,進行考試改革時面臨的問題很多。要想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使其更加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除了要激勵教師推動改革之外,關鍵在于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考試改革中來。在這一思想和“以能力考核為核心”的考試觀念的指導下,本課題組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設計了“學生自主命題”的課程考試模式。
“學生自主測試法”由五個環節組成(參見圖1):
1.課堂上,教師講述完課程內容后,要求學生在課下根據課堂的講述以及課本的內容,自己總結知識點。
2.學生根據自己總結的知識點,將其設計成考題,并認真作答。
3.教師將學生自主設計的題目收集上來,進行批閱和答疑,然后反饋給學生。
4.學生自行組建5~8人的學習小組,將各自的題目給其他的同學做測試,并由出題人進行講解。
5.明確告訴學生,課程考試的考題中,將由學生自主設計的題目組成。
上述環節均在課下完成,不占用上課時間。
這五個環節中,最后一個步驟最為關鍵,也是學生積極參與考試改革的興趣和動力所在。與教師教學的關注點不同,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課程測試。因此明確告訴學生,其自主設計的題目將來會出現在課程考試的試卷中,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就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其次學生互問互答的步驟,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讓一部分學生充當考官和教師去教授另一部分學生,這可以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問題,有助于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
三、“學生自主測試”在課程考試改革中的實踐
事實勝于雄辯,本文以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食品微生物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為例,闡述“學生自主測試”在課程考試改革中的實踐。
1.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本教研組在課程考試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了發放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表79份,回收54份。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見圖2),每個學生在課下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并完成自主命題,所花費的時間為:18.5%的學生在半小時內完成;44.4%的學生需要花費1個小時完成;而還有37.1%的學生花費了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完成。
由圖2可以看出,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夠自覺地在課下花費時間來總結知識點、自主命題,并且大多數學生都花費了1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自學,說明他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自主測試”對其學習興趣的激發,主要源于課程考試的導向。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都是“被考試”,現在讓他們自主命題,這會使學生的心態從“我被考”轉變為“被我考”,他們學習的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
2.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自主測試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首先,微生物學的知識點小而散,散落在各個章節段落中,對相關知識點的匯總整理是一件很煩瑣的事情。過去學生掌握起來,總有遺漏或拿捏不準的地方,很難掌握全面。當引入了“自主測試”后,學生之間會組成學習小組來相互測試,相互解答。每一位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補充和釋疑。這樣就可以把課本中有關聯的知識點串起來,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和規律,把原本很零散的知識點歸納整理得井井有條。
其次,學生對易混淆知識點掌握的準確度大大提高。學生的主觀動力被激發出來之后,為了降低考試中記憶背誦的量,其自主設計的題目中,不定項選擇題的比例增大。例如他們的題目通常為“以下關于XX知識點的表述,正確的選項是( ?)”。不定項選擇題題目靈活多變、知識點涵蓋面廣、對答題準確度的要求高,題目難度遠遠高于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和問答題。而學生自主命題中,這一題型比例的增大,初衷是為了減少備考時的背誦量,而最終的結果不但沒有降低教學大綱的要求,反而強化了他們對易混淆知識點的辨析。
與之對應,在課程考卷的試題中,我們選用了20道學生自主設計的不定項選擇題來代替傳統的單項選擇題。而學生答題的準確率,平均為15.6題。將本屆學生的考試成績與上屆學生的進行對比,在入學成績、男女比例等因素基本一致的情況下,當采用了“學生自主測試”后,試卷難度雖然明顯提高,但學生的考試成績基本和過去持平。這說明學生們的學習成效得到了提高。
3.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能夠掌握一套高效的、適合自身的自學方法,才是今后學生們安身立命之所在。而學生對于“自主測試法”最為肯定的一點,就是這種方法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專業基礎課一般開設于大二。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見圖3),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適合自身的自學方法。但他們的自學方法還不完善,還需要借鑒更多的方法來加以改進,使之更加高效。“自主測試法”正好符合了學生的要求。
根據圖4,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自主測試法”對他們掌握自學方法有幫助,而且有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幫助很大。這表明,學生對“自主測試法”的認可度很高。“自主測試法”為他們完善自學方法提供了一種途徑。
4.對教師教學能力和進行考試改革動力的促進。“學生自主測試”不但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提升。微生物學的知識點小而散,青年教師在講授的時候,稍微疏忽就會遺漏某個知識點。而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的總結和相互間的答疑,基本上能覆蓋到全部的知識點。教師對學生題目和答案的評閱,也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檢討的過程,從中能夠尋找出講課時的不足之處,及時給學生做出補充。
另一方面,過去考試改革的推動者都是教師,而“學生自主測試”將考試改革的推動者變為了學生。這極大地降低了教師進行考試改革的難度和工作量,因而提高了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學生自主測試法”的不足
經過教學實踐,“學生自主測試”在相關專業基礎課的考試改革中獲得了成功。但同時該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根據教師評閱和問卷調查的結果,學生反饋回來的意見主要有三點:
1.學生對知識點范圍的把握不夠明確,自主命題中常會出現一些超出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根據專業需求的不同,即使相同的課程,其教學大綱也都有所差異。教師講授時會有所側重,不會對書本上的內容面面俱到。但學生自主命題時,凡是書本上有介紹的,學生都會涉及,而且也有一些學生專門關注邊緣角落的知識點,導致題目超綱。對此需要教師在課堂講述的時候,給學生明確考點和知識點的范圍。
2.有些學生過于依賴網絡或參考書中的現有試題,不去自主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基本上都可以在網絡或參考書中找到很多的試題庫。有些學生直接照搬這些題庫中的題目,因此教師在批閱學生的自主命題時,經常看到幾個學生的題目一模一樣。對此需要教師在批閱中及時反饋,對這些學生加以督促。
3.有些學生設計的題目過于直白和簡單。不可避免,有時學生自己設計的題目,不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都非常直白和簡單,缺乏綜合性和靈活性。對此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例如可以把往屆“自主測試”的題目給學生參考,并對優秀的題目加以點評,引導學生的出題思路和出題方向。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題目創新,設計更加靈活、更加貼近實際的題目。
上述這些反饋意見,表明學生對“自主測試法”非常認可,他們的自主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認真地去進行了實踐和總結。這些不足之處,本教研組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自主測試”在微生物學的課程考試改革中獲得了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成效,培養了自學的能力,也提升了教師開展考試改革的動力,實現了教、學、考試的良性促進,踐行了“以能力考核為核心”的考試理念,解決了傳統考試的弊病。
參考文獻:
[1]史楠,劉柏霞.應用型本科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2):115-117.
[2]涂葉滿,張慶吉.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試改革研究綜述[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04):106-109.
[3]房學軍,馬鐵成,谷秀梅,李長吾.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65-67.
[4]黃桂東,鐘先鋒,毛健,姬中偉,趙瑩.提高食品微生物學教學效果方法的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