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蘭蘭
(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0)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研究——以羅山皮影戲為例
凡蘭蘭
(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0)
【摘要】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在全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趨勢下,相關政府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但是,河南省仍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地退出了人們的視野。本文筆者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山皮影戲為例,通過分析羅山皮影戲現在保存發展狀態及其傳承保護的困境,讓人們發現它的藝術價值所在,并希望羅山皮影戲能夠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有所幫助。
【關鍵詞】羅山皮影戲;發展現狀;傳承保護
該項目系大學生科研項目《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研究——羅山皮影戲為例》(項目序號:94)、《河南省平頂山市馬街書會對傳統藝術在民間傳播的作用調查研究》(項目序號:98)的研究成果。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等,是我國民間普遍流傳的一種造型藝術與戲曲藝術相互影響,全面發展的綜合藝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影木偶藝人的加工、發展、羅山皮影戲日益成熟。根據1982版《羅山縣志》的記錄,羅山皮影來源于河北灤州,從明嘉靖時期(1552-1566)在信陽羅山縣最先繁衍發展,它已經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在2008年,羅山皮影戲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第二批非文化物質遺產名錄。然而羅山皮影戲在新時代環境下的傳承發展情況并不樂觀,因此我們要對其加強保護,使羅山皮影戲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羅山皮影戲,做為一種極其古老的民間表演藝術。它結合了戲劇,音樂,美術,文人寫做,藝人刻繪,民間演唱為一體,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一塊小小的影幕,就能取得以近追遠,以小見大,生動有趣的藝術效果,它是我省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花。
羅山皮影工藝精美,造型外簡內繁,用料講究,由于當地大多數家庭都養牛,因此皮影大多是由牛皮制成,不同于北方皮影。羅山皮影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唱腔,不拘泥于戲曲演唱,也結合當地的民間傳統,具有豫南民歌、民俗語言特點,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地方方言,通俗易懂,音樂唱腔曲調婉轉,悠揚,優美動聽,深受江淮一帶的群眾喜歡。羅山皮影戲正是由于其獨特、濃郁的地方特色,才使得它在羅山眾多民間藝術中脫穎而出。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多樣化,人們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曾經輝煌一時的皮影戲逐漸被代替,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皮影戲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和限制,現從事表演和制作的藝術家們大多已經超過七十歲,年輕的皮影藝人非常少,供表演的傳統曲目也不斷流失,這一古老的藝術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需要加強對羅山皮影戲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羅山皮影戲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受到了沖擊,再加上羅山皮影戲自身的一些不足,導致皮影戲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嚴重影響了羅山皮影戲的傳承保護。
(一)現代媒體的沖擊改變了民眾世代傳承的聽戲習慣
皮影盛行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經濟基礎薄弱,在這種娛樂空間狹小的情況下,空閑時間演出的皮影戲是民眾們最精彩的娛樂方式,他們也習慣于在忙碌一天后來聽戲。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隨著電視、網絡科技的普及,過去熱鬧的場面一下子變得冷清,戲臺下鮮有民眾的身影,皮影戲這一民間藝術早已不在人們的記憶中了。面對網絡媒體的沖擊,皮影戲的聽眾越來越少。
(二)羅山皮影戲缺少繼承人
羅山皮影戲是河南皮影的代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獨特的唱腔聞名,并曾經在村落十分盛行。但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發生改變,羅山皮影戲的演出市場被擠壓,皮影藝人的地位也在逐漸降低,從事皮影的藝人越來越少,輕的皮影藝人更是寥寥無幾。據相關資料統計近萬名皮影藝人中老年人占多數,年輕人很少。皮影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皮影藝人對未來表示擔憂。
(三)地方文化差異和自身成長的局限性
羅山皮影戲一般在本地演出,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語言基本上都是自己本地的方言,由于各地環境文化的不同,因此在其他地區聽起來難免有些困難。羅山皮影戲從最初的形成來看,它的實用價值遠遠大于它的欣賞價值,羅山人很注重信仰,一開始皮影戲的演出首先是用來酬神還愿,其次才是消遣和娛樂,因次羅山皮影戲的娛樂性偏差。而且皮影戲的演出是由藝人用竹竿支撐著影人在幕布后演出,藝人兩手只能同時拿幾只竹竿,屏幕上的人物太少,演出活動就不豐富多彩。再加上沒有在民間成立一些專業的皮影藝術研究組織,皮影在時代的發展下沒有對自身進行變革和創新,羅山皮影的唱腔雖然細膩悅耳,但旋律單調;劇目創新較少,且故事情節冗長,節奏進展緩慢,很難適應現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快節奏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羅山皮影戲要進行保護傳承就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使羅山皮影戲能夠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們對羅山皮影戲藝術價值的認同
羅山皮影戲有著很高的藝術文化價值,加強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力宣傳,能夠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到羅山皮影戲獨特的藝術文化價值底蘊,從而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在宣傳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借用現代的網絡媒體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山皮影戲的藝術特色文化價值。使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美的造型藝術
能夠被人們所知。二是通過在民間舉辦各種藝術展演形式,例如在逢年過節時可以舉辦皮影戲展演或者制作皮影工藝比賽等來展現羅山皮影戲的魅力。通過廣泛宣傳,使人們認識到保護傳承非文化物質遺產的重要作用,增強人們對羅山皮影戲的文化價值認同感。
(二)注重培養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山皮影戲保護的目的是為了傳承,而傳承的關鍵就是傳承人。羅山皮影戲是綜合性的民間傳統藝術,它的傳承技藝包括音樂、舞蹈、文學、美術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培養傳承人,將羅山皮影戲的核心記憶和技藝傳承下去,才能夠讓其繼續傳承下去。如通過技藝精湛的傳統皮影藝人對羅山皮影戲的傳承人進行專業的培養,建立一個培訓機構,同時加強與外地的皮影藝術進行交流,借鑒外地皮影藝術發展的優秀之處,將其更好地應用在藝術創作之中。傳承人在傳承的過程中對羅山皮影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從而使羅山皮影戲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現代傳媒的技術要求羅山皮影戲的發展與傳承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影戲的傳播形式上進行改革,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進舞臺設計,屏幕設置等,使羅山皮影戲這一民間藝術表演形式能夠以一種新形勢發展,從而帶動全國傳統民間表演藝術形式保護與傳承的理論研究及實踐。同時河南省非文化物質遺產在傳承的基礎上能夠繼承和發揚民間傳統文化的精華,順應時代的潮流,能夠保存下來。
筆者在上文分析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研究,依次對羅山皮影戲在保護與傳承研究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即羅山皮影戲的生存發展現狀、羅山皮影戲保護與傳承發展的困境和對羅山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發展提出的建設性方案。主要沿著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么要傳承發展和傳承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傳承發展這一路線來展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山皮影戲傳承與發展至今,離不開傳承人的傳承和國家公共文化部門對民間傳統文化的大力支持。這一民俗文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非遺”的傳承發展需要靠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希望羅山皮影戲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參考文獻
[1]羅山縣文化志編纂辦公室.羅山縣文化志(初稿)[M].1986.
[2]信陽地區文化局.信陽地區戲曲全志:羅山卷[M].1988.
[3]羅山縣文化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書:羅山皮影[M].2007.
[4]王承訓.信陽文史(第二輯)[M].2004.
[5]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6]莊錫昌,孫志民.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構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7]李敬民.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區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地理條件初探[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66-69.
[8]周全明.試論羅山皮影傳承與發展的歷史機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73-76.
指導老師:梅朧文
作者簡介:凡蘭蘭,學號:20135141124,學院: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專業: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