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甲麒(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
情知教學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
何甲麒
(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舞蹈教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很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本質的提升。情知理念是一種受到廣泛認可的新型教學理念,尤其適用于舞蹈教學。鑒于此,本文從情知理念的含義談起,就其具體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情知教學理念;運用分析
情知教學理念是當代著名教育家冷冉教授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其認為,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其心理成分是包含兩個方面的,一個是情感方面,包含情感、興趣、動機、態度等;一個是認知方面,包含思維、記憶、想象等。這兩個方面是對于學習者來說是同等重要的,要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將兩個方面融為一體,盡可能的做到以“情”導“知”,以“知”促“情”,使兩者共同發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其含義可以看出,其與高校舞蹈教學是十分契合的,舞蹈是一門集情感、知識和技術與一身的藝術,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從當下舞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在很大程度上了忽視了情感要素,即重“知”而輕“情”,從而使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將情知教學理念應用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既是符合舞蹈藝術本質特征的,也是教學的實際需要,理性得到重視和探索。
(一)教學目標方面
目標是行動的先導,并對行動效果起到決定性影響。雖然伴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多個教學環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革新,但是對照著情知教學理念來看,仍然存有一定的不足。情知教學理念主張以情導知,以知促情。強調情感和認知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但是多數教師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仍然是將技術訓練視為重點,將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了舞蹈動作視為是評價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使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和技能灌輸的容器,自身的興趣和主動性無從激發,情感要素的價值也無從談起。所以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教學目標。在新世紀的基礎音樂課程改革中,曾提出了情感和態度、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三個目標,能夠給高校舞蹈教學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鑒。即舞蹈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舞蹈知識和熟練的舞蹈技能,而是要通過對舞蹈的學習,感受舞蹈及舞蹈作品特有的情感和精神內涵,獲得審美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探究、合作等,為今后的個人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從舞蹈藝術本身的特點來看,特別是技術訓練方面,其本身是十分艱苦和枯燥的,如果不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反之,如果從一開始就堅持以情導知,則很有可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無論是舞蹈教學目標的需要,還是舞蹈藝術本身的性質使然,都需要教師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為情知理念的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方法方面
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講述+示范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滿足教學的基本需要,保證教學沿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但是整個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自身“情”的一面,如興趣、主動性等卻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了嚴重的制約。所以要結合情知教學理念,將更多新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中,旨在充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比如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根據舞蹈作品的具體內容,利用多媒體、道具等營造出一個與作品相契合的情境,當學生置身于這個環境之后,就會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繼而主動的進行練習和表演,其效果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的。又如合作教學法。在一些舞蹈活動中,教師可以放手交給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準備和實施。在選出團隊負責人之后,由其進行工作的分配,比如有的同學負責后勤保障,有的同學負責作品排演,有的負責對外宣傳等。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使他們的合作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形成一種集體意識,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就業和個人發展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三)師資建設方面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其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雖然當下多數舞蹈教師都是科班出身,有著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能夠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但是從情知理念的要求來看,還需要教師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提升。首先是教學態度方面。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對教學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也都會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教師理應樹立正確的教學態度,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來,并將這種熱情傳遞給學生,獲得教學相長的效果。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來,不少教師在這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特別是近年來,學習舞蹈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各類舞蹈培訓機構也是層出不窮,這使得教師有了校外兼職的機會,并獲得了較為豐厚的經濟收益。然而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校外,勢必會使正常的校內教學受到干擾。當教師十分疲憊的出現在課堂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所以情知理念中的“情”,前提就是教師對教學的熱愛之情,這是整個教學得基礎。其次是教師的綜合素養。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多數舞蹈教師在綜合素養方面普遍較為欠缺,這種素養的貧瘠,使得教師難以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舞蹈教學。反之,如果教師有著廣博的文化修養,豐富的人生閱歷,就會對教學形成更多新的感悟。比如教師如果具備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就會對情知理念了解的更為透徹,也自然能夠予以更加充分的運用。所以說,教師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更好的把握情知理念等科學教學理念的精髓。
(四)教學評價方面
教學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診斷、導向、激勵作用。但是在傳統舞蹈教學中,該環節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多數學校的舞蹈教學評價,都是由教師采用量化制的形式進行,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在評價主體方面,教師是唯一的評價者,雖然教師具有相應的知識和能力,但是當一個教師面對眾多學生時,受到時間和精力的限制,難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其次,在評價方式方面。量化制雖然直觀明了,但是難以反映出一個學生真實、全面的水平,一旦結果和學生的心理預期差距過大,則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也應該在情知理念的指導下對教學評價環節進行變革,充分體現和發揮出情感在評價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具體來說,在評價主體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評價者,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使評價盡可能的全面和公平。而且無論是哪一個評價者,都應該表現出這樣一種態度,即評價不是為了給對方挑毛病,找難堪,而是一種真心實意的幫助,當表現出這種真誠時,被評價者才會對評價結果更加重視,達到評價本身的目的。在評價方式方面。在保留量化制的基礎上,也應該及時引入新的評價方式。如檔案袋式評價法,就在國外受到了普遍的好評。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記錄自己學習歷程的檔案袋,每隔一段時間,都由教師和學生一同填寫,學生能夠對該階段取得了哪些進步,還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等有清晰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教師的參與使學生獲得了一種被關注感,繼而轉化為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這是傳統教學評價所難以獲得的效果,也是情知理念獨有的功能和價值。
綜上所述,近年來,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全國上下各種類型的高校都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舞蹈人才,為我國舞蹈藝術事業的繁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越是在這種良好的勢頭下,越應該冷靜下來對于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重新的審視,以趨利避害和揚長避短。通過分析后可以發現,教學理念的落后,已經成為了制約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理應予以及時的破解。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就情知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舞蹈教學一定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正川,蘇永秀.情知教學論指導解剖教學初探[J].醫學與哲學,1992(07).
[2]吳恒山,單華.冷冉教育思想的特點及貢獻[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01).
[3]董藝林.大學舞蹈教學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J].音樂時空,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