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濤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
淺談中小學音樂教育
王景濤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摘 要:大多數人們都認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是供學生娛樂放松,消遣時間,簡單的學習間娛樂,事實其實不然。我國國歌的曲作者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縷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也說過:“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發展。”德國音樂家威爾第提出:“音樂是屬于群眾的,這是人人有份的。”說到這里,相信大家都意識到音樂的重要性了。本文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展開論述,旨在使音樂給人類帶來更大的貢獻與感悟。
關鍵詞:中小學;素質教育;音樂
音樂課是一門基礎必修學科,在義務教育教學實踐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風潮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一)音樂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在素質教育中,音樂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任何語言和行為都需要情感基礎來支撐,音樂恰好在這點上也有其他科目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音樂作為德育的有效教育方法,需要我們本身能夠感知到音樂的美好,單憑老師告訴你音樂是有多美好是不行,需要你用心去體會,你在用心的同時必然需要充分利用你的思想感情去聽,去感悟,如果你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好了,那你絕對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美好的音樂是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的,它能夠悄悄影響你的思想。通過音樂教育,我們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和世界觀,因此,思想積極樂觀向上的音樂教育是塑造中小學生良好人格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學生的人生觀有著正確的引導和陶冶。
音樂教育還能讓人保持一顆高尚的心。《樂記》有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事實確實如此,優美悅耳的音樂,真的會影響到人的品格,一部好的的音樂作品能夠使學生的靈魂更加完善,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審美觀,讓他們有一種健全的道德基礎和明辨是非的道德情感。比如《歌唱祖國》、《我愛你,中國》、《咱當兵的人》等這些經典的歷史紅歌,愛國是他們共同想要表達的情感,歌曲用優美的旋律和生動的歌詞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每當我們自己唱起這些歌曲,仍能深深的感受到在當時那種時期下人們積極向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可見音樂教育對學生品行和人格的健全發展影響有多么深刻和重大。
(二)音樂對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在素質教育中,由于我國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政策,音樂教育顯得愈發重要,音樂教育有著文化類科目無可比擬的作用,能開啟青少年兒童智商潛力。近幾年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知名科學家及諾貝爾獎獲得者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擁有好的創造力和審美思維更容易成功。實踐表明,音樂能改變人們的心理狀態,調節人們大腦的慣性思維,增強象形思維和創造力。音樂是以不會動的音符構成卻能憑借聽覺來讓人們體會的特殊藝術形象,正因為如此,愛好音樂的人想象力才如此豐富。
科學實驗表明,人之所以聰明或者不聰明,就在于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均衡發展,加強藝術培養,合理的進行音樂活動,能使人類的大腦更加一致全面的發展。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無論是識譜、聲樂、還是器樂演奏都要學會看、聽、記、思考等,這樣也能促進各種感官同時使用,從而能有助于人的智慧和思維的雙重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與經濟的良好發展,素質教育也有了真正的提高,具體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也有所發展。但通過我的調查數據來看,由于受到學校條件、師資力量和思想觀念等不少方面的不完善,音樂教育在中小學中仍面臨嚴峻的挑戰。音樂教育在義務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音樂課教學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音樂教育才能健康有序的進行下去,從而提高學生的修養,使學生身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一)中小學音樂課的課程時間差強人意
根據國家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中藝術教育課時提出的意見表明,藝術類課時應占總課時量的百分之九,所以音樂課大概是1.5-2個課時,也就是說每周該有兩節音樂課。但在中小學中課程時間足夠的學校沒有幾個。更有顯示,在部分學校的課表上可能給出了了足量的音樂課,但在執行中卻投機取巧,音樂課反倒成了唱歌課或自習課,有時候也可能會被語文、數學等主科占去。
(二)中小學音樂老師的師資隊伍比較匱乏
有部分中小學的音樂老師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代替的,他們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專業性訓練,音樂知識差強人意,他們只是比較喜歡音樂,就擔當了音樂老師的身份雖有心上好音樂課,卻心有余力不足,真正出自專業院校受到過專業訓練的音樂老師幾乎沒有。有些中小學,雖然有專門的音樂老師,但是由于各因素的影響,他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不夠負責,沒有熱情,應付課堂和學生的老師也有存在,沒有創新,當然也不可能會有好的教學質量。
(三)硬件的匱乏
音樂作為一門專業性比較強要求比較高的課程。如果沒有相關的硬件設施,也是不能開展起來的。有的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和標準的音樂教育還差得很遠。除了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室、樂器、鋼琴等設施,有些學校連一些簡單的基本設施都沒有,只有老師的口頭教授是完全不夠的。因為音樂是涵蓋了聲樂舞蹈器樂等許多方向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我們只有擁有了一些相關的基礎設施其他的教學工作才能全面開展。
為了現代中小學生的身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想我們需要一些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希望能夠對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產生一些改變,讓素質教育的大旗切實到每一堂課每一個個學生當中。更希望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堅持健全的發展下去。
(一)改進教學方法,充實課堂內容
要想解決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先重視音樂課在中小學義務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我們應明確了解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所傳達的精神,把音樂教育在義務教育期間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音樂教育現狀的改革。其次,學校的硬件設施應該跟上標準水平,思想要端正起來,積極購置學校音樂課堂所需設施,為老師和學生們能夠順利愉快的度過音樂時光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應提升中小學音樂教師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師資水平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最主要因素,這直接決定了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音樂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教學課程,對音樂教師的要求也是較為專業,應當由真正具有專業教學知識和良好教學素養的專業類人才來擔當。最好避免由非本專業的老師來代替這一做法。
中小學音樂的課堂互動也應豐富多彩,在嚴格按照新課改標準進行的前提下,寓教于樂,在基本樂理等較枯燥理論課的教學當中,是學生能欣然接受。教學中更應突出民族性,多欣賞我國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優美音樂,也該突出時代性,當前流行的音樂風格也可以給學生體驗一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的話孩子們更愿意去主動學習。
(二)合理利用師資力量,完善教師隊伍
首先是師范院校的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專業擔負著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的任務,所以,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師資質量及基本水平。因此,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應從源頭開始,嚴以律己。同時,已經任職的音樂教師不能停步不前,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專業素養從而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更好的音樂體驗。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決定了我國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力量還在農村,而農村的生活質量包括教學質量都相對的低于城鎮水平,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合理利用音樂教師的資源,在保證城鎮教學資源充分的前提下,鼓勵老師到農村支教,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地區,努力提高農村教學質量,對國家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通過我對上述部分的分析與闡述,音樂教育方面的問題還是很多。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音樂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思考當前音樂教育理念中需要改正的有發展空間的部分,善于發現,勇于實踐,對當今的音樂教育現狀做出正面有用的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用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實際方案。這樣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才能真正實現朝著素質教育、德育、美育的正確方向發展,才能夠真正提高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聲健.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思路[J].音樂探索,1999,02.
[2] 徐虹.多元化∶音樂課堂新視角[N].中國教育報,2002.
[3] 謝妤.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科教文匯,2008,09.
[4] 顧衛娟.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