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麗
(惠州市實驗中學,廣東 惠州 516008)
?
高中聲樂教學方略談
陳婉麗
(惠州市實驗中學,廣東 惠州 516008)
【摘要】高中聲樂教學與專業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既相區別又有一定的聯系,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聲樂教學中的教學原則進行簡述,并從不斷提高學生聲樂水平的角度對教學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聲樂;教學原則; 教學手段;共鳴訓練
普通高中的聲樂課程是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也是他們學習相關知識的重中之重。對于普通高中的聲樂教學,首先要明確其與高等藝術專業院校的區別。普通高中音樂專業學生的樂理與歌唱基礎對比藝術院校的專業學生相對較弱,學習目的也有所不同,部分高中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學習的目的有可能僅僅局限于應對高考,這顯然有別于藝術院校學生致力于成為歌手的普遍目標。因此,本文針對高中聲樂教學相關內容,以高中聲樂課程要求為基礎對此進行分析。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任何專業的理論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聲樂教學也不例外。從古至今,聲樂教學的理論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學訓練方法,科學規律已在歷史長河中為人熟知。因此,教師在高中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遵循聲樂教學的科學理論規律,按照聲樂知識與技能的內在邏輯順序,逐步引領學生對知識和規律進行掌握。
在夯實理論基礎之上,還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嚴格要求,精講多練,將理論寓于實踐之中。除了平時的大量練習,教師可通過組織多種音樂實踐活動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例如聲樂觀摩會、獨唱比賽、合唱比賽等。
(二)思想教育原則
思想教育原則指的是在引領學生學習聲樂專業知識的同時,利用聲樂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感化學生。這幾乎在整個音樂教學中都有所體現,僅僅教給學生單一的專業知識是難以使學生全方位立體感知所學內容的。
例如進行合唱訓練與多聲部訓練時,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是極為重要的,若是單單憑借個人的優異演唱反而對于作品詮釋有所不足。又如在進行愛國歌曲學習時,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與表現情感,在演唱時達到思想與技術的統一。
(三)啟發性原則與形象性原則
教學中的啟發性原則與形象性原則主要是為了給學生樹立榜樣。貫徹啟發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做好鋪墊。形象性教學原則指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與模仿能力。教師自身應做到知識教授無誤,以美的姿態去演繹音樂作品,正確引導學生對音樂細節的感受與對音樂美的感悟。
(四) 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教育領域普遍認同的教學原則。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在高中聲樂教學領域,由于學生資質的參差,教師在最初應與每一位學生進行溝通,深入了解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特長與想法。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學生有不同要求,尊重個性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聲樂基礎較差的高中生,對于聲樂的了解甚少。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通常采用示范性歌唱首先讓學生從表面層次認識聲樂。在學習的初步階段,最為普遍與直接的學習方式便是模仿。在模仿逐步成熟的過程中,學生也對歌唱中的換氣、共鳴與發聲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下面是對聲樂教學手段的分析。
(一)呼吸訓練教學手段
呼吸訓練是聲樂學習最基礎的內容。就像游泳訓練中的換氣訓練,運動員需要掌握合理的換氣方式和節奏,才有可能在游進過程中充分發揮身體的力量。歌唱中的呼吸訓練道理與此相同。在進行呼吸訓練時,學生們普遍會采用模仿的方式進行自主練習。也就是聽取現成卡帶中歌唱者的換氣節點并進行模仿。這是一種方法。此外,科學的訓練方法有“打瞌睡似的”呼吸方法,讓學生用自上而下的感覺體會呼氣與吸氣,沉至丹田,腰腹用力。這需要大量的重復以達到訓練目的。
(二)共鳴訓練
對于吉他來說,發出的音質主要取決于琴箱的共鳴,好的單板吉他彈奏出來的聲音醇厚而又自然。對于人體來說,頭腔、口腔與胸腔就是天然的共鳴箱,通過大量的訓練—例如類似“打哈欠”的口腔訓練,便是幫助學生找到口腔共鳴的感覺—學生可以感受到利用身體的不同部位產生共鳴的感覺。如果刻苦訓練,歌唱者還可在演唱過程中自由轉換發聲部位,產生混聲的效果。
(三) 呼吸與共鳴的結合訓練
呼吸與共鳴的單項練習最終都要走向二者的結合。呼吸是為了能夠連續運用身體的能量,共鳴是利用身體的能量產生共振的。因此二者密不可分。在結合訓練中,可讓學生在吸氣的同時,找到“打噴嚏”的狀態,并在該狀態下發出螺旋式的聲音,并讓聲音盡可能的延續,產生漸聲漸遠的效果。這種訓練可以幫助找尋聲、氣、腔共同啟用的感覺。
(四) 發聲訓練
以上基礎訓練過后便可進行發聲訓練。在發聲訓練過程中,可采用“啊”、“啦”或“呀”的發音進行練習。在唱一段旋律時,主要把握聲音的流暢度,氣息的通常與節奏轉換的準確度。并采用合練與單獨聯系相結合的訓練節奏,幫助同學們互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自我。
(五) 不同類型代表性歌曲的演唱訓練
在基礎訓練不斷深入與扎實的基礎上,可進行整首歌曲的學習與演唱。在選擇歌曲類型方面,學生應大膽挑戰不同類型歌曲,積極主動地適應演繹不同風格歌曲時的演唱狀態與技巧。在聲樂技巧方面有較為全面的認識與掌握。這可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聲樂水平,并在聲樂基礎逐步累積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風格。
高中聲樂教學不僅能夠幫助高中生提高聲樂水平,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個人氣質也有很大幫助。通過高中聲樂訓練,學生可在繁忙的高中生活中尋得一絲芬芳,體會歌唱的魅力,這對即將走入更高學府的學生們具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常丹丹.略談普通高校的聲樂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2012(03):267-268.
[2]俞子正,田曉寶,張曉鐘.聲樂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劉云松.聲樂學習與唱歌心理[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9(04).
[4]中國音樂教育[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