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緒偉
摘 要 在職業院校中,由于過度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品德意志的培育。本文分析了中職學生思想現狀、語文學習現狀以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勵志教育的實踐意義,從多個方面提出了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勵志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勵志教育;中職語文;教學
語文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實用的工具學科。語文教學效果對學生心理素質、品德修養和職業技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而勵志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喚醒和激勵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其不斷進步,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能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職業教育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一味的追求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和人格品德的培育。筆者從當前的教育現狀入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運用進行研究和探討。
1 中職學生思想及語文學習的現狀
筆者在本校和3所兄弟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合調查反饋結果和自己的教學實踐,分析了目前中職學生的思想現狀和語文學習情況。
1.1 中職學生的思想現狀及分析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生理發育基本成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自我意識增強,在乎別人的目光和看法,渴求彰顯自己的個性,增添自己的光彩。渴望在人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希望自己能過上美好的生活。但是他們思想還不夠成熟,自控能力不強,對事物優劣好壞的辨別能力較弱,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和誤導。
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55%以上的中職學生比較樂觀,對未來前途充滿信心,愿意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學習。但有超過30%多的學生比較消極,內心比較苦惱,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信心。這部分同學苦惱的原因或是對前途迷茫,或是家庭經濟拮據,或是家庭不和睦,但超過70%的學生認為自身苦惱的原因是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自身前途擔憂。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間,只有約20%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做了規劃,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把握和認識,認為沒有必要做規劃。對自己未來感到焦慮迷茫,卻又不愿去規劃和付出,這是中職學生的一大通病,歸根結底是他們缺乏堅定意志和強烈的成才成功意念。
1.2 中職學生語文學習現狀及分析
社會上一些功利的看法認為職業教育就是讓學生掌握一門手藝,一些職業學校也是過分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文化基礎課和對學生素質修養的培育。調查顯示,受這種看法的誤導,超過80%的學生認為在中職學校就讀僅僅為了掌握一門手藝,從而可以養家糊口。
中職學生選擇到中職學校就讀的原因大多是中考失利,他們不能到普通高中就讀。中職學生由于中考受挫,本來自信心就不強,新的教育氛圍又加劇了學生的情緒低落,學習積極性降低。
調查顯示,只有10%的學生喜歡學習語文,40%以上的學生對語文課不喜歡,提不起一點興趣。他們認為自己的將來發展與語文學習一點關系也沒有,對待語文課持消極、倦怠的情緒。沒有高考的壓力,他們缺乏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講話聊天、趴桌瞌睡、擺弄手機,不做筆記,不與老師互動,作業潦草應付,甚至有的學生徹底放棄了學業。那么,如何讓學生克服焦慮和消極情緒,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積極向上的人?這就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2 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從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層面及他們將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來說,勵志教育是中職學生的必修課,中職學校應該大力推廣勵志教育,語文教師在授課中實施勵志教育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2.1 勵志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定位自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動機是實現個人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也是個人發展的決定因素。中職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自控和辨別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影響。語文教學結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以多種形式滲透勵志教育,發揮勵志教育的激勵作用,可以讓學生給自己清楚的定位,明白自己不能一味依靠父母,學習是在為自己的將來發展打下基礎,是對自己和家庭負責的表現,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實現自我理想和價值,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發展和實現的過程。有了清晰定位和明確目標,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激發,就會努力付出,認真學習,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需要而奮斗。
2.2 勵志教育可以增強學生意志力,培養學生的成功品質
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密切的綜合學科,語文課程強調以人為本,貼近生活。中職語文應該針對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加強對學生人文性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追求成功的品質。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勵志的人物和事跡,都值得學生去思考。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哲理,文中人物身上的閃光品質,感受作者的人生態度。這些都會深深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明白奮斗的意義,不斷追求真善美。在語文學習中的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比純粹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學生的意志可得到有效激發,最終形成不斷追求成功的品質。
2.3 勵志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
中職學生大都是中考失利,別無選擇才到中職學校就讀,到了中職學校后,來自社會、家庭和內心的壓力使得他們感到焦慮和苦悶,加之他們正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逐步形成階段,這些因素使得中職學生既渴望成功,又不愿付出,既自我意識較強,又缺乏自信。而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勵志教育,可以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多層面立體化的方式,春風化雨般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行動中認同,在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人格,用自己的努力行動證明自己可以像別人那樣優秀,在感動于別人的付出和成功后,樹立自信,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長此以往,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最后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成為有用之才。
3 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的勵志教育,要結合中職語文課程特點和實際學情,將勵志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避免簡單的說教。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主動去追求成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將勵志教育實施到中職語文教學中。
3.1 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做學生的勵志楷模
教師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品德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人身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有效開展勵志教育,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更新和提高自己,優化對學生的服務,成為學生的勵志楷模,用自身的品德和言行耳濡目染地感染學生。
3.1.1 擁有高尚的人格品德
“身教重于言教”,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的人格品德對學生影響巨大。作為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人格品德,在教學過程中能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同時工作態度端正,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敬,用規范言行影響學生,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3.1.2樹立勵志教育的觀念
中職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開展勵志教育,就要改變過去的教學理念,不能僅僅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自己的任務,還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時刻有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地教育。如學生犯錯后,教師不要一味地批評或打壓,而是通過委婉或幽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尊重心,也會讓學生變得自信。
3.1.3具備過硬的職業能力
中職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勵志教育,自身必須擁有過硬的職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并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服,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控課堂,加強教學管理,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這對培育學生艱苦奮斗、不斷進取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3.2 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動機明確后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要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進行勵志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學生明白的目的是自我實現,學習不僅是自己成才成功的事,更是對家庭、對社會的一種責任。為了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勵志教育,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說教做法,積極探索和實踐,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發掘教材中勵志內容、開展勵志的閱讀活動、勵志影視欣賞、開展演講辯論等。
語文教材的編寫凝聚了許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教師要利用教材豐富精彩的內容,充分發掘里面的勵志因素,合理安排教學課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學習《看吧,我終于辦到了》一文時,可讓學生了解文中人物成功的事跡及付出的努力,并結合自身經歷講述曾經認為難以做到的事,通過這些事跡,學生就會認識到奮斗的價值和成功的意義。例如,在教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教師可將勵志教育融入到相關的實踐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技能,又對學生進行了勵志教育。
除了利用好中職語文教材內容外,教師還可以在各類閱讀中滲透勵志教育。讀勵志類的文章、格言、座右銘,讀名人、偉人的傳記,撰寫讀后感和座右銘。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名人或成功人士,去收集他們的資料,并分析他們成功經歷和成功原因,形成書面材料與其他同學分享。在閱讀和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格素養都得到了提升。
語文教師還可以在口語交際課程中實施勵志教育,具體包括文章朗誦、征文、勵志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勵志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也是開展勵志教育的有效途徑。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表達和交際能力也得以提升。學生在準備活動材料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些困難,也使得學生磨練了意志,增加了自信。
3.3 學會欣賞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由于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的影響,中職學生內心是敏感的,自尊又自卑,渴望成功又害怕失敗。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又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稍稍遇到困難便有退卻的想法。那么中職語文教師可利用學科優勢,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開展賞識教育,不要一味地盯著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杜絕給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簽,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及時進行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身上的潛能和主動性,幫助學生解難釋疑,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3.4 多方加強協作,合力形成聯動優勢
中職語文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勵志教育,除了發揮語文課程的優勢外,還應該與多方協作,形成多方位立體式的勵志教育聯動機制。中職語文教師要加強與其他學科老師的聯系,相互合作,互通有無,做到語文課為其他課程服務,其他課程反過來促進學生語文的學習,讓學生養成大局意識和整體觀念。學校要多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在實踐中養成積極進取、嚴謹認真的品質。教師還可以聯系本校優秀畢業生或者創業典型走進課堂,讓他們親自給學生講述自己成功的經驗和人生看法,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
4 結語
綜上,勵志教育可以改善中職學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養,面對新時期中職學生存在的各類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勵志教育非常重要。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應該發揮語文學科特點和優勢,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勵志教育的作用,讓學生更清楚的定位自身,樹立自信,形成健康的人身觀和價值觀,成為國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邵敏.基于榜樣激勵的青少年勵志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張玉琳.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勵志教育[J]. 海峽科學,2011(04).
作者單位
大連電子學校 遼寧省大連市 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