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妹
摘 要: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缺乏的是對青少年心靈的感染,同時也缺乏對實際生活的穿透力……教育教學應該靠感染,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鞭r村中學思想品德教學和德育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動之以情,加深認識,提高課堂實效性;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政治課教學,自覺地接受德育教育,老師必須經過精心準備,做認真而細致的工作——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弄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好問題,思考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和“參謀”作用。
關鍵詞:淺析;思想品德教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54-01
有人說,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缺乏的是對青少年心靈的感染,同時也缺乏對實際生活的穿透力……教育教學應該靠感染,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初級中學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教學指出:“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由此可見,我們初中思想品德課,本質上應該是一門德育教育課程,義不容辭地應發揮其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我們具體的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中,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學滲透呢?本人從大學畢業十幾年以來,一直從事農村中學的思品教育教學工作。下面,我以個人觀點淺析一下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教學和德育教育,本人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思品教學中對學生動之以情,加深認識,提高課堂實效性
情感對于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列寧曾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如果只從理性上講給學生一些道德知識、道德規范,而沒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體驗,那么這樣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腦,停之于口,而不能轉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只有啟動學生的感情,才能增強他們內在的動力,并進而運用這種動力,最有效地去開發自身潛能。所以我們思想品德課中的情感教學不容忽視。因此,思品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否落到實處,取決于教學內容和德育內容能否滿足學生的需要。而我們的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受許多因素制約,其中情感和情境因素是重要的方面。以“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一課為例,我在上課前首先讓學生欣賞陳紅演唱的一首歌曲《?;丶铱纯础罚屗麄冊趦灻绖勇牭男芍畜w會孝敬父母的感受,聽完歌曲之后,我隨即又啟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讓他們各自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讓學生來評評誰最孝敬父母。這樣激勵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充分交流,加強自身體驗,使之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討論。學生通過積極思考、交流,自己去總結、領悟,比我們直接告訴學生結果,其效果會更好。那么,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我們又如何有效地達到教育效果,有效地進行德育的滲透呢?我認為:首先,我們教師使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其敞開心扉,充分啟動內驅力,自主地接受所滲透的內容。其次,我們要以情施教,態度真摯,將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情感。由此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而易于接受所滲透的內容。最后,教師和學生關系和諧、情理交融,老師用愛心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美好,這樣有利于學生接受所滲透的內容。
二、思品教學中拓寬教學渠道,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單靠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解決,而開展第二課活動不但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求政治教師積極開展思想政治課的第二課堂活動。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學生自我教育形式;二是“請進來,走出去”的社會教育形式。學生自我教育,是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動。一是結合國內重大時事開展活動。如:母親節的到來,布置給媽媽洗腳的活動等等。二是針對學生自身的問題開展活動。如:針對學生浪費嚴重的問題,某校舉辦“反浪費展覽”;針對學生經常上網,開展“中學生上網利弊”的辯論會等等“請進來,走出去”,是用社會力量來啟發、教育我們的學生。一請進來,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或學生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邀請有關人士作專題講座。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政治課教學,自覺地接受德育教育,我們老師必須經過精心準備,做認真而細致的工作——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弄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好問題,思考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和“參謀”作用。實踐證明:讓我們的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和情緒,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而且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較好地實現師生心理同步,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這既使學生學到了政治課的理論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營造了一個師生雙贏的局面。
三、思品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倡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思考的空間。力求將課堂還給學生。也就是說:多給學生一些學習機會,讓他們去體驗;多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勇敢的去戰勝;多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去鍛煉;多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大膽地去展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應該重視學生自己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加深認識,增強體驗,形成信念,養成習慣。因此,可以秉承上下求索的精神,創設多種活動情境,借助學生的個體經驗,以活動為中介,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情景模擬體驗,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行為訓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認同、接受的規范和價值,從而施加積極影響,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
參考文獻: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李華強[M]2014.12.13第三版
[2] 《德育教育》謝麗樺教授[W] 2015.09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