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鴻鷹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究了分層教學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應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革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法;教學反思;改革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85-01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在二十一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必須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方法,構建教學新理念,結合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新形勢,全面打造新世紀教育的新模式。基于這樣的認識,本文圍繞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展開探究,對分層教學的反思與改革建議進行了論述。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期準備
在教學實踐中,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完成四個環節的分層,即:學生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分層指導。對于教師而言,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應用分層教學法也不是一堂課就能實現的,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前,教師必須開展數項必要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1:制定學生檔案。教師在新學期伊始應當制定出學生檔案,從對學生進行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開始,而檢測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辯論檢測法,教師以新學期的知識重點為核心,擇取一個課題,讓全體學生圍繞這一課題展開辯論,教師參與其中;再如運用傳統的試題檢測法,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綜合能力評測,等等。檢測完畢后教師根據結果制定學生檔案,檔案數據是對學生分層的主要依據。
準備工作2:學生分層。以學生檔案為依據,將全體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字母排列順序代表了不同學生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至少每周對學生進行一次評測,及時修改學生檔案,確保檔案數據的實時性與真實性。
準備工作3:備課分層。備課是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備課時,教師需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如《圖形的變化》一課(蘇教版七年級數學教材上冊第五章第二課時),目標A:讓學生掌握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列舉出生活實例;目標B:掌握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目標C:掌握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
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應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法,結合上述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分層教學使學生能接受不同程度、相同水平的科學教育,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個性與共性的和諧統一。總的來說,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分為三個階段。
以《二元一次方程》一課為例。
第一階段:導入課題。根據A、B、C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設計三個問題為本課的切入點,問題的內容需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彰顯課堂導語的全面性,強化導語對學生的引導作用。
第二階段:教師提煉本課的知識點,以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并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本課。
分組:每一組中A類學生1名,B類學生2名,C類學生3名,全班共分成7(8)個小組。
提煉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進行一些數學計算,如(板書):某超市在同一時間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了兩件商品,其中第一件盈利25%,第二件虧損25%,那么總的來說,超市賣這兩件商品是盈利還是虧損?我們前面學過解一元一次方程,而在這個例子中同時出現了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有未知項都是一次方,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下面我們進行解答。
第三階段:小組合作學習。這一階段由學生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為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構建互動課堂,有利于提高B、C類學生的學習能力。
分析:通過上述示例可見,其一,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被提煉出來,即一個方程中含有兩個未知數,且所有的未知數都是一次方;其二,該示例與生活息息相關,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因此這個例子也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產生影響;其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A類學生帶動了B、C類學生, 彰顯了分層教學的效用,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教學反思與改革建議
1、教學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分層教學的優勢體現在了增強全體學生的能力,有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而負面影響有兩點:其一,雖然學生分層僅針對知識水平而言,不是對學生人格的劃分,但始終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或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其二,對于一些教師來說,教學任務是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而不是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兩者之間的差異在于,以完成學校教學任務為目標的教師會增加對A、B層次學生的關注,班級內兩極分化現象嚴重,而只有以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為教學目標的教師才能真正地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分層教學。
2、改革建議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而教學方法也是與時俱進的,因此分層教學法應注重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其一是將分層教學法與對學生的心理輔導相結合,使這一教學方法不再是單一而獨立的;其二是加大對學生能力的檢測力度,構建階梯式教學模式,不斷調整學生檔案,以檢驗分層教學的效用,以備盡早發現問題,并制定解決策略。
總而言之,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基礎教育充當著關鍵的角色。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正確認識自身所擔負著的重任,努力構建有效教學,為實現自身價值,進而為我國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吳 晶.利用分層教學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語數外學習 20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