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湖
(江蘇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江蘇省淮安區學院,江蘇 淮安 223200)
?
探究新時期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
——以江蘇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為例
王立湖
(江蘇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江蘇省淮安區學院,江蘇 淮安 223200)
摘要:校企合作一直是職業學校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本文對江蘇省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每個專業校企合作現狀進行分析,通過具體的實際情況簡析了現在縣域職業學校的校企合作情況,簡單的說明了校企合作中不同的方式的優點。同時說明了現在縣域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中的一些問題與簡單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校企合作;縣域職業學校;江蘇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校出于對學生負責,從就業的角度考慮,需要為學生找到合適的就業企業;而企業在經歷近幾年的用工荒,特別是技工類人才的缺乏,從自身的角度考慮,也希望可以有學校為他們定向的培養人才。從而實現了在校學習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鍛煉相結合,讓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雙贏,可以更好的讓學校的發展與市場接軌。
1我校校企合作的模式
隨著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變的多樣化,在江蘇省開放大學淮安區學院,因為不同的專業存在其不同的特點,從而也帶來的校企合作模式的不同,造就了多種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存的現象。
1.1組織學生去企業見習。淮安區學院每年都會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學生到二年級下半學期的時候,書本的理論知識已經完備了,完善的實踐體系是相當的重要,學校會組織學生去學校周圍的希爾蓋電子廠、達方電子廠、共創草坪廠等去見習。
1.2校工廠的模式。在淮安區學院,它的機械專業有屬于自己的學校工廠,2000多萬的機械設備,學生的實習基本上都在校工廠中完成。校工廠的模式可以解釋為將學校的生產設備與管理以招標的形式對外招標或學校內部成立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校工廠需要按照學校的要求承擔學生的實習要求,為學生提供實習設備與材料;學校為其提供場地,校工廠自給自足。
1.3定向就業,委培形式。淮安區學院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專業:客戶服務與管理專業,該專業成立與2012年。2011年中國移動在淮安市淮安區成立了江蘇移動10086呼叫中心,預計后期需要6萬名員工,對于如此大的一個用工缺口,2012年江蘇移動與淮安區學院簽訂了委培協議,定向招生。學生只要畢業后都可以去江蘇移動工作。
1.4訂單培養與專業授課相結合。美容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該專業與南京華仔發型設計有限公司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文化課程有本校教師授課,專業課程有南京華仔發型設計有限公司安排專業教師來進行授課;實習課程的安排除了在校實習以外,我們還定期安排學生去門店實習。
1.5合作辦學。汽車服務與維修專業是與北京的“中德諾浩”聯合辦學,在辦學過程中,北京方面提供了教師培訓、授課計劃、設備要求等,學校根據北京公司的要求進行采購設備,并且進行上課。畢業后發本校的畢業證書與德國的技工證書,并且在畢業后安排就業。
2縣域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中的問題
2.1經費緊張。學校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因為學校屬于財政撥款沒有專項基金用于企業合作,因此學校在教師與設備上缺乏,導致在校企合作中處于被動狀態沒有足夠的資本與企業進行合作。更多的導致校企合作變成了企業公益性的行為,最終不能形成長期有效的合作。
2.2校企合作的制度與法律約束不足。因為沒有很好的法律法規的約束,正如博弈學中的“囚徒困境”,任何一方都會嘗試選擇看上去對自己有利的方案,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雙方都受到了損失。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中途退出校企合作,選擇更加有利的合作方案,或者對自己來說最好的方案。如此一來校企合作就缺乏了相對的長久性。
2.3雙方的目標的協調。學校為了是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了是未來的就業;而企業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不同的目標,讓校企合作的不穩定性體現出來。企業在謀取利益的過程中可能考慮不到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2.4雙方積極性不高。雙方的因為雙方相互之間的約束力不足,因此導致雙方的合作過程中積極性也會有所下降。企業覺得花費了大量的成本去培養人才,最終學生的流生等問題,導致企業培訓了100個人得到的只有40人的現象,這樣企業花了10個人精力卻只得到了5個人,企業會覺得培養成本太高,所以企業的積極性會不足。
3改進思路
3.1政府加大投入與支持。學校由財政撥款,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對于學校設備與設施還有教師的培養,這樣的在學校自身整體能力加強的情況下。面對校企合作,學校將更加有底氣,可以在校企合作中為學生謀取更多的利益。
3.2健全建立有效的法律約束。在完善的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雙方的合作將更加的規范化,如此一來企業才可以放開手來去參與學校合作中去。學校也可以大膽讓學生去參與企業的活動中來,這樣可以解除了雙方在校企合作中的顧慮。
3.3增加校企溝通。在校企合作中,雙方需要加強溝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企業需要的是什么,我們可以給企業帶來什么。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建立一個共同的合作目標,實現企業盈利,學校獲利的良好的局面。
3.4創新合作方式。合作的方式可以多樣化,甚至可以多種合作模式并存。在校企合作中,我們可以根據企業的要求制定靈活機動的合作方案,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安排企業來人培訓,在校實習。等到企業用人高峰,我們可以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短期頂崗實習。
總結:以上是對建立在淮安區學院各個專業校企合作認識的基礎上,對縣域校企合作做了膚淺的認識。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長期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每個學校需根據自身的情況,可以多探索各種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讓職業學校成為企業后備軍的搖籃;同時可以更好的推動學校教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立華.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6期.
[2]劉海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分析.華人時刊(下旬刊),2014年1期.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298-01
基金項目: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十二五”規劃課題(15SEW-Y-03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