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文(興寧市廣播電視臺,廣東 梅州 514500)
?
探討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創意意識
王小文
(興寧市廣播電視臺,廣東 梅州 514500)
摘 要:本文對廣播新聞發展的概況進行總結,說明在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面臨的挑戰以及培養廣播新聞編輯創意意識的必要性,從節目編排、編輯職業素質發展以及新聞內容來源和呈現形式三方面說明培養編輯創意意識的途徑。希望本文能夠為廣播新聞編輯工作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廣播新聞;新聞編輯;創新意識
廣播是傳統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電視沒有走進千家萬戶之前,廣播是人們了解社會新聞、國內外局勢的主要途徑,也是國家進行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在網絡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廣播新聞在經受住電視媒體對傳媒領域的占領之余,還要經受新媒體對整個傳統媒體的挑戰,新聞編輯作為廣播新聞誕生的基礎,必須要進行一系列的創新。
(一)廣播新聞面臨的挑戰
廣播新聞作為傳統媒體新聞發布的一種形式,曾經是公眾接受新信息的主要渠道。隨著傳媒方式的轉變,廣播新聞自身的創新并沒有使其失去大量的受眾市場。反而,因為優秀的新聞播音員以及極具特色的節目環節,廣播新聞受到了持續的關注。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使廣播新聞面臨了極大的挑戰。第一,新媒體的信息傳播者為大眾,公眾對信息處理的方式并沒有統一的章程,來源于大眾的新聞更容易在網絡范圍內傳播開,公眾對這類新聞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高,這使得廣播新聞編輯的工作方法受到了挑戰;第二,在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傳播,由于并不受某類新聞編輯工作模式的限制,可以自由進行新聞信息的編輯,而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新聞信息可以被再次編輯,消息本身的多變性也使得新聞更具有吸引力,這意味著廣播新聞必須從新聞話語權的開放角度進行改善。
(二)培養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必要性
廣播新聞的受眾群體面相對于電視媒體和新媒體來說都比較狹小,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工作環境以及自身的信息接收條件成為廣播新聞值得利用的特征。然而,這些特征的利用需要廣播新聞編輯進行一系列的創新,使廣播新聞節目的靈魂真正體現出來。而新聞編輯的創新之出發點,在于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應用,這是廣播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中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履行其社會輿論傳播和發展作用的基礎,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以節目編排促進創新
廣播新聞要滿足受眾的心理需要,就要始終把聽眾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既滿足聽眾的顯性需要,又滿足聽眾的隱性需要。這就促進了廣播新聞節目編排上的創新發展,而廣播新聞編輯工作正是因為有這些節目編排的創新,創意意識才受到刺激并得到一定的發展。觀察目前的廣播新聞節目不難發現,刻板并且過于嚴謹是新聞采編中的癥結所在,建議工作人員將廣播節目的類型進行交叉整合,在為聽眾提供快捷全面的新聞資訊的同時,加強服務性內容的提供。例如,在每個時段提供天氣狀況(細分為生活、旅游、農業等氣象)、交通、市場行情、股市分析等特色服務;在新聞評論中直接引用受眾的語音評價內容;開設多條新聞熱線,請受眾直接撥打熱線,擔任“新聞播報員”;重視廣播新聞的播報內容與播報時間之間的密切關系,如出租車晚班司機經常會以“聽廣播”作為工作中的調劑,在晚間新聞播報時,應選擇那些與出租車駕駛和司機有關的民生類新聞進行編排,并對新聞稿件進行口語化的修飾,使其更符合出租車司機的收聽口味。諸如此類的新聞節目編排,必然會促進新聞編輯在新聞內容搜集、新聞稿件撰寫以及新聞評論內容篩選方面進行有創意的處理。
(二)重視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者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
廣播新聞創意的產生者是新聞編輯,而創意作為一種工作能力,其產生、發展和應用與編輯工作者自身的職業素養有莫大的關系。一名功底扎實、思維敏捷的新聞編輯,更有可能提出有創意的編輯形式。新聞工作者要增強新聞敏感性,準確把握,精心組織,同時還需要在新聞立意、選材等方面下功夫。關注身邊的事情,把握變動的社會形態,是目前廣播新聞記者和編輯必備的職業技能。建議廣播電臺以此為目標,對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進行職業能力的考評,并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如設立新聞采編績效激勵機制、成立廣播新聞創意研討小組等。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對采編的節目進行有計劃的思考,避免出現新聞內容的前后重復。另外,要注意新聞編排不宜過長,注意長短合適,避免讓觀眾出現疲勞與厭倦感。在編排新聞的方式以及內容上也應該多樣化,促進節目內涵與品味的提升,應以多樣化的體裁以及長短變化的稿件來提升廣播新聞播報的效果。
(三)利用新媒體促進編輯創新
廣播新聞編輯創新的最終目的,是要使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在新媒體環境中保持住自身的傳媒優勢,并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然而,網絡媒體盛行已經成為傳媒發展的必然,廣播新聞故步自封絕不可能實現其繼續發展的目的。因此,廣播新聞編輯創意意識的培養要利用新媒體環境,即將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與新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結合起來,從新媒體的傳媒特征角度去理解和開展廣播新聞采編。例如,廣播新聞編輯以私人或廣播電臺某新聞欄目組的名義,開通微信公眾號,將廣播新聞的內容以文字、圖形或音頻的方式推送到公眾號平臺,或者將新聞的主題發表在公眾號平臺上,請網友進行評論,選取評論內容進行新聞編輯。又如,關注互聯網上流行的熱門視頻和音頻內容,將這些來源于互聯網用戶的“段子”進行改編,或者選取其中一部分,將網絡熱詞、流行用語、經典橋段等作為新聞評論的內容,提高新聞內容的可理解性,并體現出廣播新聞的先進性和時代性。
廣播新聞編輯創意意識的培養,是在廣播新聞發展的途中不斷衍生的,它能夠促進新聞編輯的創新。加強媒體人職業素質的培養,創新節目編排以及利用新媒體,都能夠實現培養編輯創意意識的目的,值得各廣播電臺嘗試。
參考文獻:
[1] 李麗娜.新時期如何提高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J].科技傳播,2014(12):104-105.
[2] 王璐.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J].新聞傳播,2014(12):123-124.
[3] 楊曉芬.廣播新聞編輯創意意識的培養[J].中國傳媒科技,2014(01):123-124.
[4] 董芝會.新時期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5(09):101-102.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