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南京大學 金陵學院傳媒學院,江蘇 南京 210089)
?
基于業界培訓成果的新聞本科教育改革探討
郭 靜
(南京大學 金陵學院傳媒學院,江蘇 南京 210089)
摘 要:近30年來,在我國的新聞學專業建設規模極速擴張的同時,新聞學的本科教育模式也備受爭議,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本科教育與業界需求之間的脫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獨辟蹊徑,創新性地提出高校應抓住業界培訓這一契機,一要深入了解業界的現狀和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本科課程體系,真正做到本科人才培養與業界需求相接軌;二要總結歸納業界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反饋良好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科學地引入本科的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新聞本科教育;業界需求;業界培訓成果;教學改革
我國的新聞學專業建設在近30年來形成了遍地開花的發展態勢。新聞教育急速升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新聞教育的認可和重視。但是,在新聞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新聞學的本科教育模式也備受爭議,因而新聞教育受到新聞業界的貶損評價,其主要問題就是本科教育與業界需求相脫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媒體實踐日新月異,傳媒業界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然而,新聞學教育卻墨守成規,采用一些陳舊的理論進行教學,完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未能體現出新聞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應具有的靈活性。根據一項對8省市12所高校及對應地區媒體從業人員的調查,有72.4%的媒體從業人員認為,現在新聞專業畢業的學生不能滿足媒體要求。[1]
除了業界人士對新聞教育公開發表批評意見外,本科教育與業界需求的脫節還表現在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不少新聞媒體早已不將新聞學專業畢業作為招聘的標準,個別新聞媒體甚至拒絕招收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一些針對新聞專業報刊的調查顯示,由于與傳媒實踐脫節等問題,新聞教育已引起了業界的強烈不滿,新聞媒體不招收新聞學專業畢業生只是這一不滿的典型表現而已。[2]
若要解決新聞人才培養與業界需求相脫節的問題,教育系統必須與業界進行深度接觸,從而了解業界的現狀,洞悉業界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接觸呢?現狀是學界和業界交流甚少,有些教師完全沒有從業經驗,有些教師在進校之前有過媒體從業經驗,但進入校園后也漸漸遠離了業界。
若要保持和業界的接觸,還有一個很好的途徑,那就是通過高校給業界進行培訓,而這個途徑也是媒體融合時代為新聞教育打開的一扇窗口。現實中,為了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媒體從業人員也需要接受培訓,不過以前大多是媒體之間的經驗交流與學習,很少有媒體主動邀請高校老師尤其是獨立學院的老師給他們培訓采、寫、編、評等新聞業務。如今,進入媒體融合時代,任何一家媒體都不能固守一種傳播媒介,從事單一形態的傳播活動。例如,報社的記者不能只專攻文字報道和圖片報道,他們也需要學習視頻的拍攝和剪輯;而電視臺的記者也需要熟悉網絡視頻的傳播特征,了解網民的收視習慣。因此,對于很多媒體從業人員來說,他們急需拓展業務能力,接受再培訓,而實施培訓的重擔就落到了高校的肩上。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傳媒學院的教師在對蕭山日報和揚子晚報的培訓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收集了大量業界的動態和需求,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調整本科教學計劃。例如,他們在與蕭山日報社和揚子晚報社記者的接觸中,發現傳統媒體已經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面對網絡等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兩家媒體都不約而同地計劃向網絡視頻新聞制作方向發展,因此亟需具備視頻制作技能的人才。除此之外,作為傳統媒體,這兩家媒體對一些新興的媒體技術缺乏認識,對于媒介領域的新鮮事物反應不夠迅速,因此他們需要的人才還應具有媒介融合素養,了解媒介融合時代的特征,對傳媒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具有敏銳的判斷力。
高校開展針對新聞業界的培訓活動,可以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促進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發展;可以借此機會與業界進行深度溝通,從而解決新聞人才培養與業界需求相脫節的問題。高校也應充分將業界培訓的成果反饋到新聞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中。
從教育學的角度說,正確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要進行新聞本科教育改革,勢必要在教學方法上做新的探索,然而,隨意變更教學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一旦學生無法適應某種教學方法或者該教學方法本身就不科學,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這種風險,可以對業界展開培訓,將其作為本科教學方法改革的實驗田。
一般來說,對業界進行培訓比較靈活,可以在教學方法上做很多大膽的嘗試,一旦有好的成效便可以引入到本科教學活動上來,從而有效地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例如,在對蕭山日報的培訓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小班教學、比賽制教學、合作式教學、以評為主以講為輔、多樣化的考核方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正在將其逐步引入本科教學活動中。
自2012年開始,筆者在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傳媒學院開設的《電視編導》和《創意實訓課》課程中,將比賽制教學、合作式教學、教師參與的團隊式協同作業等新的教學方法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生們的好評,并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有學生在教學評論中寫道,“這次編導作業是本學期最早開始著手準備的一項大作業,我更是投以最大的激情去迎接”,“很感謝系里面給我們安排《創意實訓課》這門課程,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和實踐,收獲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鍛煉”。從學生們完成作品的質量上看,較前幾屆學生也有明顯提高。
總而言之,在全新的媒介融合時代,包括獨立學院在內的高等院校應充分發揮新聞院系在新媒體領域的優勢,抓住業界培訓的契機,拉近與業界之間的距離,把業界培訓和本科教育模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改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真正符合業界需要的新聞人才,為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勇,王遠舟,吳曉川.高校新聞教育與媒體接軌狀況調查[J].新聞界,2008(1):146.
[2] 唐遠清.對“新聞無學論”的辨析與反思[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