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子(永川區新聞社,重慶 402160)
?
報網互動情境下的報紙新聞生產過程研究
楊西子
(永川區新聞社,重慶 402160)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新聞傳播方式也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成為與傳統媒體并列的媒介,也體現出參與式傳播的特點。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報紙新聞的生產過程也受到一定的沖擊。本文對新聞生產相關理論進行研究,分析了報網互動情景下的報紙新聞生產過程。
關鍵詞:報網互動;新聞生產;研究分析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衍生,傳統的新聞報紙生產流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報紙生產的過程中,編輯部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在采訪的過程中將已有的信息內容結合起來,網絡也在不斷提示報紙出現的情況,與此同時,編輯部的工作流程和新聞判斷也受到較大的影響。[1]新的網絡媒介在宏觀層面上影響著國內的傳媒產業,也在微觀層面上影響著報紙的生產流程和生產人員。以論壇和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不斷融入傳統報紙的生產過程,會對報紙新聞產品的最終面貌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在報網互動的情境下對報紙新聞的生產過程進行研究。
在網絡傳播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新媒體技術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在影響力分析方面,人們重點對新媒體技術潛入并改變報紙新聞生產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毋庸置疑的是,報網互動和報網融合已成為新的趨勢。在研究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四個方面:第一,新媒體技術給傳媒產業帶來的沖擊,傳統報紙產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二,國內外報網互動和報網融合的發展動向;第三,報網互動和報網融合的關系與基本模式;第四,報網互動和融合環境下的新聞產業個案研究。
新聞生產的具體環節,主要包括新聞采集、新聞制作和新聞傳播,是一種對新聞事實進行選擇、加工和發布的過程。與新聞生產相關的主體包括消息提供者、媒介組織者、新聞從業者等。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對新聞傳播理論和新聞實踐進行研究,需要重點考慮生產流程中的影響因素和作用路徑,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細節。
針對常規新聞媒介機構而言,需要重點控制新聞報道的節奏,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新聞組織在處理突發新聞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常規方法處理不確定性,新聞工作常規化不僅可以控制新聞生產的質量,還可以對已有人力資源進行優化,同時降低組織運行的不確定性。[2]
(一)消息源和選題
中國傳統的報紙新聞在實踐的過程中涉及許多的消息源,如本地記者采寫、采集公共資源、收集媒體通聯信息、通訊員提供資料等。其中,通訊員提供資料是報紙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消息源,也是獲取新聞線索最穩定的來源。報紙記者和通訊員分屬于新聞生產的下游和上游。在微博和論壇等社會性媒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報紙版面的報道來源也更加多樣化,網絡信息來源占有較大的比重。結合網絡爆料的很多內容都具有鮮活的特征,與通訊員提供的信息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版面信息具有較高的價值,稿件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體現出一定的互動性。在分析消息源和選題內容的過程中發現,近年來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報紙消息的獲取方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如微博監控成為常用的方法。與此同時,本地動態新聞消息與微博等消息量逐漸上升。與前幾年相比,網絡爆料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新聞的內容也更加鮮活,報紙和基層新聞現場可以直接進行聯系。目前,鮮活的網絡爆料逐漸取代了傳統通訊員爆料的方式,網友也成為當今報紙新聞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報紙產業借助網友感知社會的能力對新聞現場進行充分的了解。在市場選擇的過程中,網絡爆料更加鮮活,稿件也更加豐富。總之,在新聞來源和新聞選擇的過程中,對微博爆料的依賴程度逐漸升高,網絡微博上的專業圈子成為新媒體環境下重要的信息采集方式。
(二)新聞采寫
在新媒體時代,網友比記者更加接近新聞現場。雖然網友發出的消息十分迅速,但是往往不夠準確,可信度存在質疑,這給信息傳播帶來了阻礙。這時需要媒體官方微博給予官方認證,在不斷跟進網友爆料和轉發消息的過程中,對消息內容進行加冕認證。例如,《南方日報》官方微博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網友信息,成為處理突發新聞的最早官方來源,媒體對網友提出的部分內容作出準確的回應,保證了傳播渠道的暢通。
(三)新聞呈現
新聞需要體現出動態消息的靈活性。目前,報紙新聞的板塊逐漸兩極化。具體來講,版面出現“做大”和“做小”的兩極趨勢。在本地動態新聞版面規劃上,每天的新聞接連刊登,因此必須對版面資源進行優化調整。例如,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新聞,可以將版面進行極大化處理,對事件進行深入的解讀。對于影響較小的常規新聞,則可以進行弱化處理。另外,在照片和構圖選擇上,要凸顯新聞事件的沖擊力。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報紙新聞的版面更加板塊化,將公共議題串聯起來。在報紙上方規劃重點新聞的導讀模塊,以版塊式結構提煉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對重要的事件進行深入剖析,將成為未來新聞版面設置的趨勢。
(四)報道模式
新聞報紙逐漸多樣化的同時,已突破了傳統報紙一事一人的聚焦,將焦點放在公共議題的探討方面。報紙內容也深入到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方面,稿件也做出了較大的延伸,對主要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希望以新聞報道的方式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對重要事件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新聞報紙的報道模式也將出現新的變化,更多地聚焦于社會公共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體現出明顯的互動性特點,傳統報紙的選題也更加注重公共話題。
在信息傳播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報網互動情境下的報紙新聞生產進行研究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新聞生產流程和新聞生產常規,對新聞的生產過程進行了分析。報紙產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定會推出全媒體戰略,提高新聞的參與性和共享性。
參考文獻:
[1] 周文.“報網互動”語境下的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研究[J].今傳媒(學術版),2014,26(8):26.
[2] 周蕾.都市報網站拓展都市報服務功能初探[D].廣西大學,2014:120.
作者簡介:楊西子(1987—),女,重慶永川人,本科,助理記者,從事新聞記者工作,研究方向:報紙新聞。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