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媛 王靜璽
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由于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物資等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們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尤其是班主任則是教育行業的中堅團隊,對每個班級而言,班主任承擔著培育和引導學生的工作,因此是教師團隊中的骨干力量。探究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全新思路。
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發展學校的德育工作在改革開放之后逐漸變得科學和正規。1994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第一次對我們國家的德育工作做出較為全面的理論指示;2005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逐步規定了我們國家大中小學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內容、目標、課程、途徑以及管理機制等。由于社會改革程度不斷加深,針對德育工作頒布的法律法規逐漸規范,相應的,德育工作也越來越科學,這無疑能夠保障學校德育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我國開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狀
(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針,要認真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學生們人文素養的不斷提高,不斷增強其民族意識,具體的變化能夠在1981年頒布的《中學生守則》中看到,該守則強調未成年人要始終將政治性擺在第一位,直至90年代,這種政治化印象才逐漸消除,慢慢的把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擺在首位。于2004年頒布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又多了關于生命、孝道以及環境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是對先前守則相關內容的改進和完善。同年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則提出:國之青年,其思想水平的高低,有關于整個民族的整體水平,更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同年10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發布,其規定: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意義重大,做好年輕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關乎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通過三十多年不斷的探索、實踐,我們國家對教育宗旨、本質的認識變得更加清晰和明確:教育發展,以人為本,學校建設,德育為本。
(二)推行主體性德育和生活化德育
德育可劃分為主體性德育和生活化德育。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德育是規范教育、資格教育,也就是說,大家認為教育是一種獲取權益的手段。那么,德育工作成為一種獲得肯定或者資質的方式,德育工作也就成了資格教育。這樣,因為功利性、虛榮、虛假使德育偏離了當初實習的初衷。從德育發展的近幾十年來看,學界對德育的認識經歷了從“功利”到“超功利”的過程。改革開放以后,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重提升經濟發展,教育也著重智育。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德育讓位于智育,智育能夠提高生產力,卻不能提升公民素養,公民素質并沒有因為物質水平提高而提高。隨著智育的負面作用顯現,德育的重要地位逐漸被重視,德育培養人的精神信仰、建構有價值的生活方式,為心靈找尋安頓的方式,德育的品質正日益被人們認可。
二、我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未來發展
(一)理解、尊重作為基礎,愛心作為出發點
理解別人、尊重別人,是與別人交流的基礎與前提,尤其作為班主任,是整個班級的集體領導者,學生一般對其都有敬畏心理,所以在與學生交流中,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成為重要。無論學習好或者學習差的學生,班主任對其性格都要充分掌握,做到不偏不倚,準確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活動,積極鼓勵那些學習不好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同時也要警告那些學習好的學生不要腳踏實地。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與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在班級內開展德育工作。
1.尊重學生
溝通的前提是雙方相互尊重,班主任與學生之間也理應如是。班主任在現實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放下班主任、長輩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多與學生溝通交流,真正到學生的生活中體會他們的思想與觀點,讓每個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對其的尊重,使學生愿意與班主任從心理上進行溝通交流。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以及獨生子女的比例不斷增大,現代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也一般都采取民主的交流,尊重孩子意見,這使現在學生逐漸養成了渴望被理解與尊重心態。所以,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中,班主任對其進行德育,首先應以尊重學生為前提。
2.以愛心作為出發點
班主任要以一顆關愛學生的心開展學生教育工作。無數實例表明,教師對學生無私的關愛是溫暖學生、感化學生的重要動力,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循序漸進、孜孜不倦,使學生能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真正體會到班主任對其寄于的深厚希望,從內心深處愿意接收老師的教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氛圍與環境的好壞是學生身心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此處所環境不僅包括教學方面的硬件設施,而且包含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質等德育方面。品德端正是學生能夠更好學習、成長為有用之才的基礎。古往今來,凡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偉人無不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因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需要特別注重的一環。比如,班主任鼓勵學生進行板報設計,借助教室后面墻壁,展示對德育教育方面有積極意義的照片等資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還可以通過在教室放置盆栽,給教室渲染一種自然清新的氛圍,使學生在緊張學習壓力之下能夠有效舒緩心情,為學生整體德育素質的提高提供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
(三)增強學生的日常規范教育,注重對其能力的培養
初高中是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發展及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加強該階段學生的日常規范有助于其以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而一個人道德品質及思想的形成需要日積月累,在這一階段,班主任對其道德教育的影響及陶冶就顯得極其重要。班主任需要注重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開發,支持鼓勵學生積極去表現自己。比如,通過全班同學輪流值日的方式,引導全班同學認識到值日不僅是自己作為班級一員應盡的責任,而且是為自己為全班同學提供一個良好學習環境的基礎,讓其明白值日對于全班的重要意義,這樣每一位同學就會以主人公的責任感認真對待值日這件事情,各個自控能力不斷提高。
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是做好學生學習工作的前提與保障,“要做事,先做人”等古訓無不表明品德對于一個人的重要作用。而作為學生德育的主要執行者與監管者,班主任人責無旁貸。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比其它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在抓好學生學習的同時,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郎補.俄新時期班主任杜宇工作16條原則:下[J].輔導員2011,2(6):23-26.
[2]秧志強.和諧關系下高校師生沖突及其解決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3(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