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妍偉
?
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策略的應用
□修妍偉
【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的要求,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出現使得教育教學的方法發生了改變,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文章從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著手,分析實驗探究教學的應用原則,探究其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應用策略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新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物作為一門實驗性質的學科,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出現,使得初中生物教學工作走入了一個新的方向,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所謂教學,本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一問一答,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而傳統意義上的生物教學存在著重視數量而忽略質量的做法,是一種“填鴨式”灌輸,使學生形成了一種“讀書死,死讀書”的不良現象,培養的學生缺乏自主想法與創新思維,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與理解,使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降,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方式歸根到底是一種應試教育,這種教學模式完全以中考為中心,是一種為中考服務的教學模式,為了保證學校中考的升學率,一味地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對學科知識技能的掌握。
2.教師教學方法不足
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方面過分追求成績,而忽視了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性學習。初中生物學本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其中許多實驗都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如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洋蔥細胞及各種植物的細胞等,這些實驗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生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大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忽略實驗或者直接給予學生實驗結果,這就導致學生對于生物概念把握不準確,甚至讓學生逐步喪失了動手能力。
1.主體性原則
“新課標”要求,要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對于實驗探究模式在教學中得到更好地應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只有得到學生的認可,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必須把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作為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覺參與其中,能夠對自身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得到明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可以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更好地去學習。
2.激勵性原則
學生學習的動力來自于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想學生更好地學習,就必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借助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中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因此,要想把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實施下去,教師只有通過不斷鼓勵、支持等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進而增強其面對困難及壓力的自信心,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實現學習水平的提高。
3.平等性原則
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使得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但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即使學生有新穎的想法,也會受到課本統一答案的影響,不敢主動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然而,有部分教師對于學習成績相當看重,缺乏對學習成績較差同學的重視,久而久之,使得這部分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實驗探究式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能恰到好處地解決這一難題,使得學生有一個平等發言的舞臺,讓教師做到公平、公正。
1.創設教學實驗探究情境,發揮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實驗探究教學方式之時,教師要創設以教學內容為藍本的實驗探究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設置情境之時要把實驗探究的問題滲透進去,同時在創設情境問題的過程當中,要使問題具備一定的真實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生物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拉近學生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所設置的問題,還要具備一定的目的性及適應性,適合全班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得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做好鋪墊。例如,在講解動物的行為之時,主要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拿學生通常接觸到的小動物創設教學情境:家養的小狗、小貓自己就會吃東西,但讓它們去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就很難,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使得學生深入到課程學習中,提高教學效果。
2.做好實驗探究過程指導,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在進行初中生物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假設。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之時,學生提出的假設有土壤、氣溫、光照、水等,在實驗探究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樹立信心,支持學生的觀點,并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學生通過實驗對自己的假設進行科學的探究。同時,在進行實驗探究時,教師需要對學生補充一部分實驗設計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如設計實驗改進方法或步驟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實驗設計之時必須遵循對照性、隨機性及單因子變量等相關原則,以確保實驗探究的準確性。
3.加強師生互動交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進行實驗探究教學時,教師應當遵循新課改的相關要求,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引導,使得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要注意不應當過分注重實驗結果,要把工作重心放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利用引導者的身份,激發起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生物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也要為學生的實驗探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做好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從而促進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初中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教學為基礎的課程,實驗探究教學顯得愈加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好實驗探究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熱情,在教學過程當中做好指導工作,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琴.關于初中生物實驗探究式教學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1, (66):188-189.
[2]王麗娜.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D].蘇州:蘇州大學,2011.
[3]潘明忠.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J].讀與寫(上,下旬), 2015,(17):202.
[4]李淑芹.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模式與創造力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4):121.
[5]于鳳娟.淺議初中生物探究實驗教學[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1,(5):33.
[6]姜麗萍.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法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3, (10):111.
(編輯:楊迪)
作者簡介:修妍偉,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