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層
?
讓早期閱讀開啟幼兒終身學習之門
□孟凡層
【摘要】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刻不容緩。但在實際幼兒閱讀教育中,卻常常由于對閱讀的不重視或教育方法的不得當,抹殺了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導致其閱讀能力下降。文章從早期閱讀的含義及意義出發,探究如何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關鍵詞】語言;早期閱讀;終身學習
閱讀是個體進行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閱讀能力作為未來社會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極大地影響著個人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3~7歲是兒童掌握基本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因此,進行早期閱讀教育刻不容緩。早期閱讀是指在學前教育階段,嬰幼兒憑借色彩、圖像、成人的語言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畫為主的嬰幼兒讀物的所有活動。與閱讀有關的任何行為,與閱讀有關的一切準備活動,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
近年來,因其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等所起的重要作用,早期閱讀備受世界各國幼教專家們的關注。我國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第一次明確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幼兒教育中進行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現實意義的。那么,如何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進行早期閱讀能力培養,奠定學校教育及終身學習的語言基礎呢?筆者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的語言目標提出以下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
幼兒的認知是從具體到抽象不斷地發展的。在早期閱讀活動中,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應當選擇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淺顯易懂的閱讀材料,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生動的閱讀內容,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和探索。基于這一理念,我園(此處指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金雀山街道中心幼兒園,下文同)在配備兒童閱讀資料中,就以“短小、趣味,色彩鮮艷”為宗旨,選取大量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繪本故事、童謠、兒歌、唐詩、經典國學等種類多樣的閱讀素材,定時更換新圖書、新圖片,及時介紹圖書的名稱和內容,以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走好閱讀之路的第一步。
創設含有較多閱讀信息的趣味教育環境,不僅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還能鞏固閱讀成效,讓幼兒從各具特色的閱讀環境中,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趣味,潛移默化地接受相關語言知識。
1.建立適宜的閱讀場所
要讓閱讀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就需要為幼兒提供專門的閱讀場所和良好的閱讀環境。
(1)設立班級圖書角。在園區的每個班級里,我們都為幼兒們設立了一個“小小圖書角”:幼兒每月可以將自己最喜歡的圖書帶到幼兒園,放入圖書角,與同伴分享。有了“貼身”的圖書角,孩子可以在晨間活動、課下活動、游戲時隨時翻閱。久而久之,閱讀活動就會成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在不經意間逐漸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2)開辟專用閱覽室。我園在園區二樓光線充足、相對安靜的區域專門開辟了一個幼兒閱覽室,設置了幼兒便于取放的圖書架,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幼兒讀物,有序分類并編號,做到專人負責、定期更換,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為幼兒塑造了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
(3)充分利用園舍環境。通過園區的墻壁噴繪和宣傳欄,將經典誦讀內容進行展示,可以方便老師帶領幼兒利用游戲、散步、站隊等閑暇時間進行閱讀,讓幼兒在含有豐富閱讀資源的氛圍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
我們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閱讀的場所,還積極地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提供多種展示的機會。根據幼兒的早期閱讀素材,我園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幼兒的日常生活與閱讀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充分感知語言、積累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
(1)每周五下午定期舉辦閱讀交流活動,讓幼兒說一說自己閱讀的內容,推薦幾本好看的圖書,并講一講這本書好看在哪里。
(2)在閱讀完一篇好的故事時,讓幼兒戴上頭飾,并挑選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重現故事情境。借助“六一”等慶祝活動,把經典故事《小羊和狼》《小紅帽》《白雪公主》等改編成童話劇,搬上全園的大舞臺。不同的小演員根據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演繹出不同的風格。
(3)組織個人口才表演和經典國學集體誦讀活動,以古代圣賢的智慧啟迪幼兒心智、陶冶孩子情操。
(4)每學期末組織“同看一個好故事”“同背一首好古詩”等活動,讓幼兒在集體力量的帶動下,自發引起閱讀興趣。
總之,通過讀、說、唱、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展示了閱讀成果,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閱讀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及創編能力,讓幼兒的閱讀經驗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閱讀活動中得到遷移,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幼兒時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而閱讀作為伴隨幼兒一生成長的活動,更應重視指導幼兒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增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
通過引導幼兒了解書的構成,教會他們如何取放圖書,提醒他們不能在圖書上隨意涂畫,引導幼兒保持圖書的潔凈和整齊,培養他們基本的愛護圖書的意識。
2.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習慣
通過充滿童趣的小口訣,提醒兒童養成正確的讀書姿勢;配合“讀書習慣小兒歌”,讓幼兒明確讀書所需要的光線環境,并避免走路、坐臥、吃飯看書等不良的閱讀習慣。
3.教會幼兒科學的看書方法
通過讓幼兒認識圖書頁碼,來告訴他們讀書的順序;通過共同觀察插圖,鼓勵幼兒細心觀察,注意圖書插圖、背景畫面、人物動作、表情等細節,結合教師對書中文字的講述,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組織幼兒表演圖書中的內容,激發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的積極主動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同時家長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合作者。所以,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
例如,在我園的圖書閱覽架上,經常投放適合家長閱讀的圖書刊物,如《幼教園地》《父母必讀》《家庭教育》等,家長可以利用下午接園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借書,分享閱讀感受;充分利用班級“家園聯系欄”和“校訊通”等通訊渠道,向家長推薦優秀兒童讀物,引導家長養成與孩子共同讀書、講故事、誦兒歌的習慣,讓家長成為幼兒的閱讀伙伴,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建立輕松、愉快的親子閱讀氛圍,極大地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并最終達到提高兒童獨立閱讀能力的目標。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閱讀便是點燃兒童智慧的火花!重視早期閱讀,努力通過精心甄選閱讀素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重視指導閱讀方法,加強家園配合協作等措施,把握好幼兒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以此來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能開啟閱讀學習之門。
(編輯:楊迪)
作者簡介:孟凡層,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金雀山街道中心幼兒園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