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玲
(慶陽市西峰區團結小學 甘肅慶陽 745000)
?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唐秀玲
(慶陽市西峰區團結小學 甘肅慶陽 745000)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基礎教育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基礎教育作為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一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育也應該與教育改革的要求相適應。轉變教學觀念,對制定教學目標,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教學進行研究,提出了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提出了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因素 措施
教育體制改革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在進行改革時,需要與教育改革的要求相適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解決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體制進行改革,以便能夠符合當前的教學需求。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應該針對該門課程的特點,轉變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將提升教學質量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
1.教師沒有充分認識課堂標準
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身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功能,與日常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常會忽略語文教學的這一優勢,沒有將其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來使用,導致語文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著語文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作為一種基礎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如果不能充分認識課堂教學標準,就會導致理解出現偏差,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氛圍沉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模式陳舊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以教師為中心,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大影響。教師重視理論知識,不重視實踐,導致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差,不能將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果,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無法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1]。
3.教師對文本解讀不準確
語文課程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語文素養,教師的語文素養對語文課程的教學成果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來解決語文課程中的內容,促進知識的有效滲透,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由于自身的語文素養較差,不能對語文課程的整體內容進行把握,無法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不能與作者進行心靈深處的交流,導致語文教學存在較多問題,影響著語文教學成果。
4.課堂評價不深入
課堂評價是檢驗和總結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形式,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和年齡都相對較小,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一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糾正,使學生明白自身存在的錯誤,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優勢。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時,卻存在著評價不及時和評價客觀情況的產生,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針對性,不能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影響著良好教學成果的實現。
1.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為了促進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需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語文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語文課程內容,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手段,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語文教學成果。
2.落實完善有效的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針對語文科目的特點,來設置教學環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制定教學環節時,需要將課文中的內容細化和分解,將教學內容層層落實,引導學生按照教學環節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2]。
3.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要想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以便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結合閱讀教學中的內容,來設置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強化學生的討論能力,對擴展學生的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
4.重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需要對學生整堂課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教師進行教學評價,需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以便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白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以便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3]。
結語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小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按照課程標準上的內容去開展教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完善教學行為,把握教學環節,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水平,促進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張金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 學周刊,2014,25:52.
[2]張海燕.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J]. 求知導刊,2015,01:133-134.
[3]劉俊麗.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探析[J]. 學周刊,2013,26:157.
作者簡介:
唐秀玲 (1976年),女,甘肅慶陽人,漢族,現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專,研究方向: 小學語文教學或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