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穎,朱曉瑤
?
·醫院管理·
作業成本法在醫院的效應分析
沈穎,朱曉瑤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醫院成本核算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案例對比傳統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差異,闡明作業成本法作為醫院特色核算方法的優越性。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醫院成本核算;可行性分析
作者單位:330026江西南昌,解放軍94醫院經管科
引用格式:沈穎,朱曉瑤.作業成本法在醫院的效應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6,18(1):101-103.
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醫院在開源有限的情況下,成本管理的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如何最大程度減少成本支出,如何對醫院成本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醫院必須研究的課題。本文介紹一種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法),是一種將間接成本和輔助費用更準確的分配到產品和服務的成本計算方法[1]。該方法自提出以來,為新一代革命性的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彌補了現代企業中使用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一些缺陷,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客觀、準確。在醫院中落實使用作業成本法,目的是為了消除無效的作業以便控制成本改善醫院各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1醫院成本核算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成本核算信息的失真性在傳統成本法中,計算科室成本時,間接成本是按照業務量或者科室的人數來進行分攤的;計算項目成本時,間接成本是按照收入這一單一標準來分攤,顯然分攤標準不合理、不準確。不能真實反應資源的消耗,不能準確地計算出真正的成本。
1.2成本管理目標的局限性在傳統成本法中,成本核算尤其是臨床與輔臨科室成本核算目的主要是為了超勞務補貼的計算分配。因此臨床與輔臨科室的成本沒有完全按照成本核算要求進行費用的分攤及損失的計算。在現行的醫療管理體制下,抓收入成為大部分醫院的重要任務,收入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成本的重要性。甚至有些醫院,成本核算工作最終目的是配合醫院超勞務補貼的分配,造成成本核算工作的方向性錯誤[2]。
1.3成本核算系統的滯后性傳統成本法缺乏核算標準和理論指導的統一性,缺乏管理分析手段和精細化軟件工具,醫院成本的基本計算方法是對醫療業務進行簡單的收支核算,成本核算的真正作用沒有發揮,不能準確、真實的反映醫院成本實際情況。
2醫院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
2.1成本信息更加準確傳統成本法對間接費用以收入或價值單一的標準進行分配,出現高估一部分成本或低估一部分成本的現象,造成成本核算的模糊性。作業成本法按資源動因歸集作業成本,按成本動因進行分配,嚴格按照醫療服務的業務流程為標準,使得間接成本按照具體耗用情況分配到相關科室中。
2.2成本意識得到加強近幾年,隨著醫療事故的頻發,成本管理中權責問題日益凸顯。在傳統管理模式下,權責問題劃分不夠明確。作業成本法由于自身流程明晰、對象明確的特點,能夠更清楚地劃分各個作業責任人的權責義務,受到醫院成本管理改革的青睞。
2.3有利于長期戰略分析醫院管理者從作業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中,獲得更加客觀、具體、準確的成本信息,從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長期發展戰略。如醫院在進行是否引進大型醫療設備項目抉擇時,就可以采用作業成本法對該設備所提供的醫療項目成本進行合理的預算,當計算結果小于國家規定的相應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定價時,則可以選擇引進該設備[3-4]。
3作業成本法在XX醫院具體實施
本文選取科室業務流程簡單、固定和成本可控性強的特點,在XX醫院選出腎內科、婦科、皮膚科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科室作為研究對象(表1和表2)。通過傳統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進行三個科室的成本核算。對比得出兩種成本核算方法過程及結果的差異之處,說明作業成本法更有利于醫院成本管理。

表1 綜合大樓房屋折舊費用的分析
從表1可以知道婦科不在綜合大樓,根據合理性的分攤標準婦科科室成本中不應該包括該綜合大樓的折舊費用。根據實際調查發現上述三個科室都存在檢查項目,該項目屬于單一且穩定的作業流程,在三個科室具有相同的作業步驟

表2 綜合大樓折舊費用數據表
表4 20XX年腎內科、婦科、皮膚科檢查作業成本表

費用項目金額作業動因(工作量)腎內科婦科皮膚科作業分配(元)成本(元)腎內科婦科皮膚科記錄6385045075023544.4920020.533367.510462檢查2800015035025037.335599.9913066.679333.34出圖1870011523520034391079906800分析開藥3570038027022041.0315591.411078.19030.5其他128005005005008.534266.674266.674266.66成本總計15905049388.5669768.9439892.5
根據表2得知,傳統成本法按照全院的總人數計算出分攤率,不考慮科室是否占用綜合大樓的實際情況,并沒有反映每類資源的實質消耗,造成該醫院婦科、腫瘤血液科等科室的房屋折舊費用計算不準確,由此得出,傳統成本法在某些項目上不合理的分攤,難以真實反映科室的成本狀況,不利于進行成本的管理。因此,本文采用作業成本法來對科室進行核算與分析[5-6]。
檢查項目成本費用分析結合實際考察,與科室主任和相關工作人員討論后,將檢查作業分為五個大類。內容見圖1和表3。

圖1 檢查作業業務流程圖

項目內容記錄收費確認、登記、預約、叫號檢查驗收設備、檢查患者出圖在電腦上做記錄、出報告分析開藥根據報告寫建議及相關藥物其他與檢查相關的工作
根據圖1業務流程圖中的作業,運用作業成本法和傳統成本法對腎內科、婦科、皮膚科三個科室的檢查項目進行核算和比較。
從表4中得到了各作業成本庫的成本,統計出各科室不同作業動因的總數,可以計算出成本分配率(各個作業單位的作業動因),將各個科室各醫療服務項目的作業量乘以成本分配率,得到各科室不同環節作業的醫療產品的總成本。
在 20XX年整個檢查過程分別應承擔的費用為159 050元。 在傳統成本法下,腎內科、婦科、皮膚科只是按照科室人員數量進行分攤,沒有根據各自科室的各業務流程的實際消耗量進行分攤成本。作業成本法在計算時,將分配標準由原來的單一分配變為多標準,將整個項目中的各作業與業務量掛鉤,確定各作業環節的分配率,將檢查項目分為五個作業環節進行分配,合理分配各環節的作業成本到各科室。從表5中可以看出,在兩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下,腎內科相差9626.06元,差異率為24.21%,婦科相差-26 797.13元,差異率為-27.75%,皮膚科相差17 171.07元,差異率高達75.57%。兩種成本方法在費用的分攤上存在明顯的區別是造成最終成本數據差異的主要原因。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得知采用作業成本法準確地獲取作業動因和分配率,通過作業和成本動因,真實準確的反映檢查項目的成本。

表5 檢查項目兩種成本核算法的比較
4作業成本法運用前景展望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作業成本法適合運用在業務量多、成本核算較為復雜的企業中,醫院就屬于這一類型。該方法的運用將醫院來自不同的作業成本費用,按照各自的動因再分配,清楚的分析每一項作業的成本動因,使得各項成本核算結果可以追根溯源,在成本控制上更具有優勢[7]。
作業成本法是適應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隨著社會經濟科技事業的發展,醫療行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快,科技設備也走入了各大醫院,這也對成本核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合理、高效地對成本進行核算,提升醫院經濟效益,是醫院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孫慧.基于作業成本法的醫院成本管理研究[J].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5):2-3.
[2]鄧勇.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核算中的應用[J].會計師, 2012(16):71.
[3]吳志成.醫院衛生經濟管理工作需把握的問題[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1):3-4.
[4]沈穎.深化軍隊醫院衛生經濟管理的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5):472.
[5]任靖,王裕梅.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管理中的應用(下)—以××醫院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4(28):139
[6]倪君文.醫院成本管理引入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1(5):225-226.
[7]馮經堯.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核算與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11):188-189.
(本文編輯:徐燕茹)
(收稿日期:2015-09-09;修回日期:2015-11-16)
通訊作者:朱曉瑤,E-mail:zhuxiaoyao1992@sina.com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672-271X.2016.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