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是集藝術表演、作曲理論及鋼琴演奏為一體的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自然對學生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吃力,并且產生了各種問題。基于此,本文將詳細探討鋼琴即興伴奏的意義,并分析當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而提出有效、合理的解決對策,以此來促進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難點;對策;意義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10—0076—02
一、鋼琴即興伴奏的意義
鋼琴即興伴奏從專業性角度出發,可以將其用于舞蹈伴奏、聲樂伴奏及其器樂伴奏等。同時,受鋼琴即興伴奏樂曲類型差異性的影響,即興伴奏的特點也不同,只能說在伴奏手法上大同小異。由此可見,鋼琴即興伴奏在音樂表演、專業教學及其藝術實踐等實踐場合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就業和社會實踐的層面考慮,該課程的開設能夠將專業性人才向社會不斷輸送,使學生畢業之后能夠進入音樂培訓輔導中心等崗位進行工作,進而提升學生的競爭優勢。總之,鋼琴即興伴奏對于實踐和專業的應用都意義重大,開設課程自然也就具有必要性。
二、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存在的難點
目前在教學中,學生在進行鋼琴即興伴奏時所展現的效果差強人意,對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學中存在以下難點問題:
1.伴奏織體方面。通常情況下在開展鋼琴即興伴奏的時候,一首歌曲從始至終就只有一種伴奏織體,并且變化不大,甚至無變化,使得伴奏具有單調性,不能為歌曲情緒的表達起到很好的渲染和烘托作用。
2.歌曲節奏和旋律中“加花”問題。通常學生只能依據歌曲進行基本節奏和旋律的彈奏,很難即興“加花”于關鍵位置,并且也不能將織體和節奏變化充分利用或者是“加花”于更多的地方,進而導致很難烘托歌曲高潮部分。
3.和聲配置方面。一是不熟悉和聲的一些多聲部語言,因此在進行即興伴奏和弦配置的時候只能與旋律在縱向上協和,并不能站在整體角度配置和聲語匯,這樣就相當于是在以一個個單字在講話,而并非句子或者是完整的詞匯,而最終的伴奏結果就可想而知,多為雜亂的和弦組合,無法配出規律的和聲,因此也就不能形成清晰完整的功能走向,也不能豐富和聲語匯。二是旋律里面的和弦外音很難鑒別,通常學生在即興伴奏時會將每小結的首個音作為和弦音來進行和弦的配置,而將全部非和弦音視為和弦外音,該方法只會偶爾有用,很多時候都會由于非和弦音處理不當使得音響紊亂不清。三是學生的目光具有局限性,很難站在整體的角度去考慮和安排和聲節奏,過度追求旋律和和聲的和諧,因此在和弦的安排上具有隨意性,使得和聲節奏無章法。而最終呈現的就是零散的和聲節奏,除了旋律與和聲配合差強人意之外,甚至還會出現打架情況,進而損壞音樂的整體形象。四是不熟悉和弦間的相互關系,給予不同的和弦在色彩和力度上也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學生面對多個和弦選配時,往往會由于對不同和弦色彩和力度的關系不熟悉而導致和弦的選擇不恰當,使得音響效果不能最佳呈現。
4.和弦連接方面。一首和弦歌曲在完成配置之后,和弦就會將四部和聲方式使用,以旋律連接法和和聲連接法連接,并以鋼琴即興伴奏的形式彈出。然而學生往往只對和弦原位熟悉,對和弦的轉位知之甚少,基于轉位是較為規范的和弦連接必須涉及的,因此在該方面學生的出錯率較高,并且多是進行的和弦原位彈奏。
5.伴奏音型的使用方面。對于伴奏音型,學生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并不高,因此在進行即興伴奏時自然也就很難將伴奏音型正確使用。還有就是在伴奏音型的使用上千篇一律,并不能以歌曲風格和題材進行區分。除此之外,由于無法很好把握歌曲風格,伴奏者會進行不合理的伴奏,使得伴奏效果差強人意。
三、解決鋼琴即興伴奏教學難點的對策
1.伴奏織體方面。也就是具備和聲性的織體、復調性的織體和綜合性的織體,保證主調音樂和復調音樂兼具,同時充分考慮旋律層(如副旋律和主旋律)、和弦層(如分解、柱式等基本音型)、低音層。
2.和聲配置方面。一是對和弦之間的關系進行關注,在配置和弦的時候,要想將更好的效果營造,必須對和弦之間的關系充分考慮,通常和弦關系分為強弱兩種,強進行是整首曲子的主體,而弱進行則為輔。而要想將力度表達,則需將強進行多使用,反之要想將色彩模糊的景象表達,則應將弱進行大量使用,而內容則是選擇強弱進行的關鍵。二是和聲功能的進行,保證和弦的配設能夠與旋律和縱向和諧,我們說和聲是一種語言,因此具有自身語法規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有更多的機會感知和聲規律,配置和聲的過程中,也必須具備和聲意識,這樣才能對小節予以明確,從而以和聲功能進行具體規律為依據選配出其他小節的和弦,進而將和聲的功能進行明確感知。三是重視和聲節奏安排,并且保證安排的合理性,這是教學中的難點。所謂的和聲節奏就是和弦變換頻率,和旋律節奏之間的關系具有對比性,假如旋律活潑,速度快,在和聲的節奏上就必須控制平緩,這樣才能將烘托效果表達。假如旋律以抒情為主,并且節奏速度相對較慢,就必須加快和聲節奏的轉換,這樣才能將旋律內涵的發展進一步推進。因此,對于演奏者來說,必須保證和聲節奏的統一平穩,這樣才能清楚地辨別色彩的變換和和聲自身的功能進行轉換,否則很難體現條理的清晰性。學生在開始就能有機結合規范化的和聲節奏及其和弦進行時的功能走向,保證和聲的匹配,就能將其自身的和聲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3.和弦連接方面。和弦具有轉為性,通常每個和弦都有三種不同位置。教學初期,對和聲的連接法老師一定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并且要求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熟悉每個三和弦的不同位置,保證十分熟練地連接任意兩個和弦,進而為鋼琴即興伴奏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歌曲節奏和旋律“加花”方面。加強學生的訓練和指導,保證在歌曲伴奏中能夠“加花”于關鍵位置,充分利用織體和節奏變化,在更多的地方“加花”,以此來烘托歌曲高潮部分。
5.伴奏音型靈活選用。在將伴奏音型正確使用的同時,也要靈活使用,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升伴奏質量。這就要求伴奏者伴奏前必須對歌曲風格進行分析,進而選擇合適的伴奏音型,保證一首歌曲中使用多種伴奏音型。對于進行曲來說,可選擇柱式和弦,并且以歌曲需要為依據將柱式和弦轉變為半分解和弦。對于抒情歌曲來說,可選擇琶音和弦和分解和弦,并且以歌曲的情緒變化為依據,在音域內連續進行,或加進和弦外音,或全是和弦音。假如歌曲歡快,則選擇將跳音半分解和弦。綜上所述,只有選擇正確的伴奏音型,同時靈活使用,才能保證曲子的彈奏優美動聽。
三、結語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同時必須以扎實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基礎。目前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廣大學生或多或少在伴奏織體方面、歌曲節奏和旋律中“加花”方面、和聲配置方面、和弦連接方面及其伴奏音型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并且以上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必須從以上幾個方面著手,才能提升實際教學成效,進而促進學生對鋼琴即興伴奏這門技能的全面掌握。
[參考文獻]
[1]史啟星.鋼琴即興伴奏的現狀與對策[J].貴州大學學報,2010(03).
[2]曾增.關于高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幾點思考[J].藝術科技,2014(04).
[3]楊昊.淺析鋼琴即興伴奏中音樂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4).
[4]葉曉晨.鋼琴即興伴奏的藝術價值以及伴奏者的藝術素養[J].黃河之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