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因而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對于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音樂老師而言,他們往往選擇將講授內容以純文字的形式來表現出來,導致音樂課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教學效率低下。肢體語言作為藝術教學課程中最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形式,往往比真實性的語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肢體語言,具有提高音樂的審美價值、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上的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就這一點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肢體語言;重要性
肢體語言即身體語言,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身體的多個部位動作的協調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種特殊的交流工具,往往能夠比實際語言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對于音樂這門藝術學科的教學而言,要想使教學效果最大化,不僅需要給予學生在聽覺上的沖擊,更需要結合視覺上產生的效果來表現音樂作品的內容以及情感,這就需要合理地使用肢體語言。
一、肢體語言的種類
肢體語言所包含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將用來表達音樂情感的動作稱之為音樂教學中的肢體語言,它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聲勢。指的是通過各種肢體的動作,包括拍手、拍腿、跺腳等等動作來表達音樂的節拍,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敏感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在聲勢的表現過程中,學生一遍傾聽音樂、一遍做聲勢動作,還能夠調動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律動。這是在音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肢體語言之一,即在音樂的節奏下身體所情不自禁的做出的動作反應。當音樂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的時候人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點點頭或者跺跺腳,再或者閉上眼睛沉醉在音樂的世界里。
第三,指揮。指的是通過身體中手這個部位,包括手指、手腕以及手臂來模仿音樂指揮的動作,從而來體現音樂的節奏、韻律以及情感等。
第四,舞蹈。俗話說,音樂和舞蹈往往是不可分離的兩種藝術形式,通過舞蹈的動作,能夠強化音樂的情感。
第五,表演。表演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是集各種表現形式于一身的藝術。因而,其往往比其他單一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將一首音樂改編成表演,對提高學生的樂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運用肢體語言對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肢體語言能夠創設音樂情境
肢體語言對于音樂的教學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在上文中提高傳統的音樂課堂往往會將音樂課程表現為一種純文學類的教學課堂,根本沒有音樂學習的氛圍,學生也無法真正地領會到音樂中的精華。而將肢體語言融入到音樂的教學中,不僅豐富了音樂的表現手段,突破了傳統課堂上采用語言敘述來解釋音樂內涵的模式,而且對于學生來說更加富有感染力,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使音樂和學生合二為一,無形中將學生帶入到音樂的境界之中。這一點是再多優美的語言都無法達到的效果。在肢體語言的強大的表現力下,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走進音樂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的內涵,體現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肢體語言能夠豐富教學手段
對于音樂的教學而言,其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教會學生基本的音樂唱法,更重要的是與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作家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從而達到忘我的境界。一個良好的溝通,其中肢體語言是必不可少的。在音樂課的教學中,對于一部音樂作品,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用一些小動作、小手勢來表現給學生看,從而將作品的內容和思想更加直觀地傳達給學生,以便學生對作品有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比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部音樂作品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這首音樂所洋溢的活潑積極的氛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一起手拉手進行互動,或者進行對唱,或者跟著節奏來唱,還可以通過用筆、尺等工具作為漿在手里比劃的形式,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水上劃船的景象表現出來,從而讓自身充分地投入到那樣歡快的氛圍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作品中的內涵。若是教師只是單純性地用語言來表達作品中的情境,學生不僅不能夠完全地理解作品的內容,更別提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了。當然,學生在用肢體語言表達作品意境的時候,教師需要進行有效地指導以確保動作的得體到位,否則太過或者是不準確都會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肢體語言中還包括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情緒是最為真實的。因此,善于利用眼神來和學生進行溝通,是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所必需的技能。一首音樂作品無論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歡快的、憂傷的、悲憤的還是激昂的,教師通過眼神將其表現出來對學生理解作品將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如在《四小天鵝舞曲》這首歌的學習中,教師就需要在自己的眼神及動作中向學生展現出作品那種輕松、愉悅以及跳躍的氛圍,學生在深刻地體會之后,能夠更加容易地走入作品的世界中,在情感上與作品產生共鳴。
(三)肢體語言,是一種無聲愛的表達
教育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給學生理論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對話,而肢體語言正發揮了這樣的作用。對于一些學生來講,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個表揚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或者是一個鼓勵的手勢,都能夠瞬間調動學生的熱情。在氛圍良好的課堂上,還是會有很多學生無法迅速地融入到課堂氛圍中,這時候老師停下講課內容而來用語言來提醒這些學生,不僅造成有限課堂時間的浪費,而且會導致原先營造的課堂氛圍的破壞,從而降低教學效率。這時候,老師就需要做出一個恰到好處的動作,或者給予該位同學一個提醒的眼神,這樣反而能夠起到更有效的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肢體語言是一門藝術,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架橋梁。對于音樂這樣的學科來說,肢體語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它能夠提升音樂的審美特征,加強音樂的表現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迅速地進入作品的情感世界,與作家產生共鳴。音樂教學中肢體語言的運用,是教學手段的一大創新,對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給音樂的教學呈現出一番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姚蔚萍. 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0(22)
[2]沈悅. 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評論,2013(04)
作者簡介:劉健鈺,男,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音樂),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