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嬌 孫海濤
摘要: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有關試點內容中要求,需要進一步推進專業的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改革方案,方案在推進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影響因素,有認識和心理因素,有政策因素,有管理因素,有利益因素等。完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進校企共同研制、實施招生招工方案,是實施成功踐行現代學徒制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通信類專業;招生與招工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切實做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有關要求,教育部制定下發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要求,試點單位要在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建立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等幾個方面進行。
其中,探索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完善學徒培養的教學文件、管理制度及相關標準,是建立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關鍵內容。
1現代學徒制下的招生與招工運行現狀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注重人的個別差異,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學徒制在東西方國家都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為推進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很多國家高度重視學徒制培訓在增加就業機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借鑒傳統學徒制優點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現代學徒制,使之成為世界各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之一。
德國把現代學徒制叫做“雙元制”,執行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方案的其典型做法是:企業發布學徒崗位,面試錄取,并在行業協會進行學徒注冊。同時,學徒在相應的職業學校注冊學籍,瑞士現代學徒制稱為“三元制”在招生與招生上,瑞士的職業教育統歸聯邦政府管理,英國學徒制體系由三個級別組成:中級學徒制(國家職業資格2級)、高級學徒制(國家職業資格3級)和高等學徒制(國家職業資格4級及以上)。在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運行上,由培訓機構向企業派出代表,幫助企業確定適合該企業開展的學徒制項目。學徒通常需經過面試確定錄用,并簽訂培訓合同。澳大利亞的現代學徒制在招生與招工方案中,集團培訓公司是澳大利亞學徒制中富有特色的第三方機構。他們直接招聘學徒,然后把學徒派遣到小微企業工作,同時也把脫崗培訓外包給TAFE學院。
在我國,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一些高職院校已經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并已經初顯多種類型,招生與招工上,有面向學校生源的,有面向企業生源的,有基于校企合作的,也有基于職教集團的。如山東省總結推廣了平度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色的雙元制辦學模式,并在全省25個縣(市)建立了半工半讀的學徒制試點;山東省膠南市在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辦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深入推行“八定”,即:定計劃、定內容、定人數、定時間、定崗位、定師傅、定質量、定目標;天津市形成了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天津模式。我國在還在現代學徒制推進的過程中,沒有完整成形的運行方式和規范的管理制度。
2高職院校通信類專業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方案運行的困難
隨著產業經濟結構由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ICT類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活躍力量,通信類技術已由“高大上”走向“管道”成為基礎,通信類人才需求量大增。現階段,通信的相關前沿技術主要由企業掌握,所以對于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進行校企合作,只有“高起點”,才能“快發展”必須背靠大企業,主要技術標準的制訂方,才能有快發展,才能培養出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通信類人才。
ICT類專業,技術更新快,從BB機到現在的4G技術,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同時在通信的全產業鏈的用人需求上又有別于制造業,其屬于勞動分散型產業,人才需求相對分散。所以,在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運行上,不能招抄招搬,要根據行業企業需求進行方案制訂。
在院校,高職通信類專業的就業崗位群主要集中在相關通信類技術的中小型企業中,而對于這類通信企業而言,在高速發展與變化的技術更新中,面臨著激勵的競爭,他們很難確定三年以后的人才需求,更難指定去招收一個三年以后需要的人員。對于相對穩定的大型企業,對于高職院校人才類型的需求更是有限。
對于高職院校的通信類專業,若脫離行業企業,只進行通識類教育,就會對就業出口造成不良的影響,失去準確的人才培養定位,最終將會被市場所淘汰。因而,完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進校企共同研制、實施招生招工方案,對于高職院校通信類專業踐行現代學徒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3我校通信類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方案
“現代學徒制”蘊含著豐富的職業教育思想,也具有深刻的教育價值。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其既不同于傳統的學徒制,也不同于單純的學校教育,它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是傳統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革新。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類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招生與招工一體化運行方案,主要借鑒英國與澳大利亞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根據行業企業特點,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而制訂。面向崗位群,企業群,主要采用第三方培訓集團的形式進行。
第三方機構主要在技術上與就業崗位群上,依托于行業內的大型技術前沿企業,如中興、華為等。學生入學即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就業協議,畢業后由第三方機構將學生推薦到相關的所依托企業的就業池中,由學生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最終確定學生的就業崗位。
2010年,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相關專業與圣斯特教育集團合作,定向培養3G方向人才。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畢業生供不應求。圣斯特教育集團主要的技術與就業池依托于摩托羅拉集團。2011年,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與中興新思教育集團進行簽訂協議,成立了“移動通信技術(中興)”班,在網絡建設與優化方向定向培養專業人才。中興新思教育集團主要的技術支撐及就業群面向中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中興企業在行業、企業內的優勢,專業招生人數不斷攀升,同時,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100%。學生對于就業企業滿意度較高,同時,企業對于聯合培養出來的“現代學徒”也給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專業發展緊跟行業的發展,2013年,憑借著在TDSCMA技術上的獨有優勢,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最終確定于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進行正式合作,簽訂校企合作聯合人才培養協議,面向大唐移動物聯網方向及就業企業群聯合培養人才。
通過幾年的方案運行,初步實現了通信類專業的招生與招工一體化。為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實施提供了基礎保障,也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通信類應用型人才提供了高水準平臺。
4結語
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一次顛覆性調整,需要打破很多原有學科教育的條條框框,在現階段還屬于推廣試點階段,沒有成形的方案可借鑒,尤其是在北方服務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實行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上,很難按照原有勞動密集形產業的方式進行。
在基于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院校通信類專業的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方案制訂上,一是要結合行業地區特點,二是要符合國家關于高職教育的要求。通過從技術上及面向就業崗位上,依托于行業內知名大企業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集中招生與招工,是做為推進北方高職院校通信類專業實行現代學徒制下的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方案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