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麗
摘 要:基于就業基礎上中職院校開展語文教學改革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文章針對教學改革的方向展開探討,規范教學任務開展流程,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中職院語文改革的有效方法,提升教育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幫助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上做出進步。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職業化;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術型人才,因此在開展教學任務期間也會以學生的工作實踐能力為前提。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自然要在教學方法中創新改革,通過新的教學理念來提升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語文雖然是理論性的基礎學科,但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應用廣泛,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文章針對中職院校中開展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進行總結,幫助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一、教學改革的方向
傳統語文教學方法中,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并沒有將就業實踐與語文學科聯系在一起。學生的理論知識雖然掌握牢固,但實踐應用能力并不強,針對這一問題,要從基本的教學方法中進行改革。教育人員端正自身態度,結合教學需求對社會就業情況做出簡要調查,整理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在知識內容組成上也要盡可能的容易實際應用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存在差異,教師要正視這種差異問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語文知識,并將其應用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中。總結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并加以分析,作為教學改革的參照標準,這樣所制定新的教學方法時更具有可行性,避免造成學生了解困難的情況。改革是基于學生就業分析來進行的,可以與中職院校未來發展方向相結合,更具有實際意義。
二、教師的專業化要求
(一)確立服務意識
教師作為教學任務開展的主導者,要明確教學目標,提升自身服務意識,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階段遇到的問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學生是否能夠使用,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提出。這樣可以促進教學期間的師生互動更穩定進行。
(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中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基于就業基礎上開展的語文教學任務,也要引入實踐環節。因為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必然要求教師自身也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所以,語文教師首先需加強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如文秘、導游等專業班的語文教師,應適當學習一些文秘知識、導游詞講解等專業性知識。其次,語文教師要了解市場的發展動態,了解職業的發展趨勢,了解不同專業的特點,如旅游專業強調豐富的文化知識、良好的口語表達、端莊的儀態等,而外貿專業強調較強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策劃能力等,要把握不同專業在職業素養要求上的側重點。
三、教材的職業化特色
教材的職業化應該在保證課文質量的同時,力求突出職教特色和專業特色。首先,普適性教材的選編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選用此類教材時除注重語文知識能力的訓練外,還要注重加強人文性,注重對職業活動中必備的精神品質,諸如自尊、自信、誠信的引導。其次是專業性教材,要體現專業特點,把語文課程內容與專業特點結合起來,在語文課中滲透專業思想,這種專業性教材的選編在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嘗試編寫烹飪專業的語文補充教材,從網絡和其他期刊上選取與烹飪相關的素材,如“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八大菜系及特點”、“佛教對我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中國歷史名人與飲食文化”、“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的特點”等一系列文章,使學生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對我國的飲食文化有了一個較為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同時又引導學生注意收集與專業相關的語文資料,集成他們自己喜歡的“語文教材”。而在普適性教材與專業性教材的結合上,中職語文教材的選編還應該凸顯職業學校各專業的特點,達到普適性教材和專業性教材的統一。在編寫時,應以語文教師與專業教師為主體,邀請相關專家作指導,同時盡可能地發動學生參與。
四、個性教學法
個性化教學法的運用中職語文教學為專業課服務,教法個性化改革也是重要內容之一。教法個性化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中職學校專業的特點,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以發揮專業特長為原則,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語文水平,為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服務。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到兩個結合。
(一)結合專業特點
即從專業特點出發,以發揮專業特長為目標來實施教學。如旅游專業,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唐詩、宋詞來滲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課前演講、即興演說、辯論比賽等方式來實現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對烹飪專業的學生,課堂教學中需注重審美觀的培養以及創造力的開發,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審美教學,對學生進行聯想、想象能力的訓練,如采取為菜式命名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商務專業中,教師結合商務專業特點,將1~4冊教材中有關聽話、說話、介紹、聽廣播、復述、即席發言、采訪、演講、辯論、應聘等10個口語交際教學內容整合成幾個小的商務場面,如談判場合、應聘場合、市場調查場合等,不同場合所需的口語交際內容單獨訓練,現場表演。在機械專業中,設置了“我做你說,你說我做”、“編產品說明書”、“寫實習報告”等環節,力圖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二)結合學生特點
要從中職學生實際認知情況和能力水平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從知識上看,中職學生的基礎較薄弱,因此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采取“分層教學”法,分別確立學習目標,以逐步提高每個層次學生的信心與能力。可采取“向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做老師,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愿望。中職學生具有自尊心強、自卑感重、難以面對挫折的心理特點,教師需采取鼓勵、委婉批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一碗清湯蕎麥面》、《石縫間的生命》、《勸學》等優秀的文學作品,培養學生形成堅強、勇敢、上進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精神品質。
參考文獻:
[1]石曉亞.素質教育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4(S1).
[2]王文超.職業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職教通訊, 2012(14).
[3]葉杰英.對中職語文職業化教育教學特色的探析[J].職教通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