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一則案例引發了作者對小學數學課上教師的“預設”在實施時遭遇“意外”后教師該怎么辦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以“意外難免發生,關鍵是積極調整,為我所用,促進學生發展”為基本理念,從“意外”發生前預設試探、了解學生;“意外”發生時準確把握處理意外的原則;“意外”發生后總結處理“意外”的經驗等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預設;意外;思考
不容否認,雖然教師在備課上進行了精心準備,也預設了幾種方案,但意外往往不期而遇,也許有的教師僅憑教育機智能夠應付,但是很多教師往往卻有可能失去了“分寸”,或者應付不當,從而給課堂留下遺憾。其實,對于課堂來說,意外也是生成,也應該屬于預設的產物,教師需要正確看待,辯證統一看待。本文筆者結合實踐,重點談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怎樣應付意外。
一、“課堂意外”的預設試探
上課不僅僅是備教材,更需要備學生。通俗地說,也就是教師需要了解學生,才能采取針對措施進行教學。因而教師在發生意外之前可以做好各種預設,或者一種試探,一來可以準確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把意外扼殺在萌芽之中;二來也可以給自己爭取時間,及早利用意外試探思考真的發生意外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1. 試探種類
提問式試探:用問答形式呈現一些開放性題目,客觀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談話式試探:教師構建輕松氛圍,通過師生互動談話,了解學生情況;活動式試探:以同桌或者小組為單位,積極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學生情況。
2. 試探目的
(1)通過試探,了解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掌握情況;
(2)通過試探,全面了解學生個體對學習內容已有的水平;
(3)通過試探,全面了解全班學生掌握知識的分布情況。
3. 試探舉例
舉例1:談話式試探。針對《時、分的認識》這一章節導入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對話。
師:同學們,今天我的心情有點激動,早上5:00就起床了。你們呢?
生1:我也是,我是在6:00起來的。
生2:我是6:30。
生3:我是6:35。
師:那你們又是怎么知道這是時間的呢?
生1:我有個電子表,我是看手表的。
生2:是爸爸告訴我的。
師:(投影顯示鐘表)對,你們說得非常好,鐘表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能夠知道具體時間,全依賴它。我這里有個掛鐘,不知各位是否知道具體時間呢?
(教師通過多媒體一共出示了4個時間,分別是3:00、7:05、9:35、2:55,讓學生試讀)。
師:這是時間讀法,你們有什么意見?
這些時刻你是怎么看的?
(學生談自己讀時間的方法。)
通過這段對話,教師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學生認識時間,并且準確說出時間,這說明他們對 “時、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而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輕松一些,同樣對于學生容易讀錯的地方,也需要重視,從而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提高課堂實效。
舉例2:活動式試探。針對《多位數的讀法》這一課導入,教師可以這樣設計。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肯定有比一萬還大的數字,不知你們能否說出一個。
(學生思考)。
師:請想好的同學上來寫一寫。
(很多學生上黑板寫數字。)
師:大家看看,黑板上有小于一萬的數字,我請人把它擦去。
(請一個學生上來擦。)
師:現在請你們讀讀,看看能否把黑板上的數字讀出來。
(學生試讀。)
師:請你們說說這些數字具體是怎么讀的?
(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寫與讀,可以了解到學生在多位數的讀法在全班中具體的分布情況,從而讓下面的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展開。
二、“課堂意外”的應對原則
無論預案怎么完美,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但是萬一發生意外時,請不要恐懼,或者躲避,作為教師需要迎難而上,需要積極面對,并且還需要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應對意外,從而讓意外成為課堂精彩生成的一個亮點。
1. 積極面對。當真的發生意外,教師需要的是積極面對,主動處理意外,并且盡可能把意外納入課堂教學中,而不是被動應付,甚至消極對待,用一些套話敷衍了事,從而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教師需要明白,每一位學生都有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在課堂上能有所表現,而學生在課堂上的這種表現才是真實的,教師根據學情積極調整,才是最有效的舉措。
2. 重新審視。當課堂上發生意外時,教師需要重新審視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并且根據學生實際做出調整。對全班整體意外,教師需要思考自己的預設存在根本問題;對于學生個人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衡量輕重,懂得取舍,做出適當調整,而不能純粹為了應付意外,而打亂整個課堂教學節奏,這也是不可取的。因而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尊重各種意外,并且積極重新審視與課堂整體教學的關聯,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出選擇。
3. 促進發展。當課堂發生意外,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生在課堂是積極思考的,而這種思考才是課堂上最寶貴的資源。教師需要尊重學生,需要朝著有利于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考的方向去應對意外。換句話說,教師需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根據課堂上學生具體反饋,對那些消極的不利于課堂發展的,教師需要及時調整,并且巧妙應對;而對于促進學生思考,有利于整體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師需要積極引導,納入整體教學計劃中,并把這當做下一輪教學內容的預設。總之,所有意外的應對,都需要遵循有利于學生發展角度出發。
三、“課堂意外”的處理策略
意外發生后,教師更需要做的是及時總結,反思應對錯誤,從而有效預防教學意外再次發生。這里,筆者結合實際,略談“教學意外”發生后的具體處理辦法。
意外一: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出示了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出其面積計算方法;接著又通過電腦把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再次思考其面積計算方法,結果意外發生,很多學生還是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長乘以寬。這時教師將錯就錯,順勢引導,把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重疊,讓學生比較,兩個面積是否一樣大。經過比較,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不是一樣大,因而長乘以寬的結論自然不正確。教師再進一步引導,讓學生思考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通過圖形展示,以及長方形外的三角形拼湊,從而轉化成長方形,自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長方形計算面積推動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最終引導學生得出長乘以高的結論。
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意外屬于正常,教師需要的是坦然面對,并且積極把這種意外納入正常教學秩序中去。在這一個意外處理過程中,教師巧妙運用錯誤,從學生的錯誤思維出發,通過對比,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接著順勢引導出正確結論,從而讓整個教學有序,并且推動意外精彩生成。這種處理意外的原則就是將錯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