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琴
[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提倡英語教師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變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將學生視為整個課堂的中心,實現師生互動的教學平臺。通過師生角色的轉變,能夠增強學生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 翻轉課堂 思路 探討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34
翻轉課堂的這一理念來源于美國的一個高中。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大環境下,任課教師向學生提供以視頻為主的學習資源,而學生需要在課前完成對于教學資源的學習與觀看,在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寫作探究以及互動式的交流來一起完成作業和答疑等的活動。通過對知識傳遞以及知識內化以及知識的不斷拓展這一教學步驟的顛倒安排,給學生創建一個自主構建知識的大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構建和協作探究的能力。這樣的翻轉課堂,對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也非常有幫助。
一、在詞匯教學中應用的思路
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第一個部分包括英語詞匯,這是英語語言學習最為基礎的內容。要想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所提高,首先就要進行大量詞匯的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能力。教師根據詞匯的考核要求及難度,制定學習目標,進行學案及學習任務的規劃。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和任務,在課前對課本中的陌生詞匯進行查閱學習,并對重要的詞匯進行標注,最后進行相應的總結歸納。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聯系文中情景讓學生進行領悟并利用單詞進行造句,讓學生能夠實際的應用詞語進行交流。
二、在語音教學中應用的思路
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第二個重要部分包括語音。小學階段語音的學習對于以后英語的學習是重要的階段,為英語的其他部分學習奠定基礎。小學階段的語音學習主要包括對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的學習,主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發音規則,對之后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的提升很有幫助。在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整合一些信息,發揮學生在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地位,使他們從中得到拼讀的快樂。下面,我以字母組合“ea”中[e]的教學作為例子來進行說明。首先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可以觀看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視頻來源可以是學生上網自行查閱,也可以由教師提供發至學生郵箱。通過視頻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所學英語的發音有大致的了解,甚至能夠做到熟練掌握。這樣不僅能夠減輕課堂的學習負擔,而且能加深理解,便于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其中像單詞head、breakfast等中含有“ea”,在教學過程中要與一些難以分辨的單詞就進行對比,如單詞read、each等進行比較,從中發現體會“ea”在不同單詞中發音的不同。在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教學模式進行發音的教學,而是進行相應的改進,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并進行相應的形式多樣的檢測和練習。同時,教師針對學生的發音進行多角度評價,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語音學習,并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在語法教學中應用的思路
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的第三個重要部分包括語言功能方面,即語法。要想提高學生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交際能力,基礎語法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語法本身枯燥乏味,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理解語法,甚至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翻轉課堂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有效地改善了語法教學的現狀。如進行“過去進行時”這一時態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例如可以觀看一些英語教學的視頻。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初步了解教學內容,即過去進行時就是過去某一時刻或時間段內正在發生或進行的動作,如“We were watching TV from seven to nine last night”,再通過在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進行鞏固鍛煉,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簡短的檢測,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如聽說讀寫等進一步學習過去進行時的知識內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將主語和動詞進行隨機打亂,讓學生進行組句,鍛煉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此外,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還可以讓學生以故事講解的方式,用各種不同的時態來進行故事的創作,如現在進行時等,同時故事中可以應用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等不同的句式來讓學生進行思維鍛煉,發揮想象進行創新。在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再做出恰當的總結并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知識融會貫通。
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所以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是勢在必行的。新的教學模式,致力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尊重學生個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特約編輯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