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燕
摘 要: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語文課堂上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淺薄。薄薄的一本語文教科書被語文教師視為“圣經”,前后不知講了多少遍,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不能迅速提高。甘肅省靈臺縣星火學區對語文課外閱讀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走訪、與師生交談、發放調查問卷和查看資料,對該校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和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試圖探求出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方法,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農村小學 語文課外閱讀 現狀 教學思考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困擾著每一個語文教師。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閱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這是從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體要求。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座談訪問的形式進行。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的擁有量、學生所閱讀的課外書籍及讀后所受到的啟發和閱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該校五年級和六年,共發問卷270份,回收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達98.3%。
座談訪問,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課外閱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閱讀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師對開展課外閱讀的態度等,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奠定了基礎。
一、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和多次師生座談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學生的讀書興趣大大提高;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二、現狀
1.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普遍陳舊,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教學中“題海戰役”擠去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處于“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也沒有時間讀書。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役”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認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為應付方方面面的考試,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背誦大量優秀作文。大量機械重復的背誦任務,使小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扼殺了他們廣博閱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他們不再將讀書當做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2.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瓶頸”問題。
(1)難讀。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買書少,閱讀量相對不足,閱讀面較窄。
(2)厭讀。由于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看書積極性大都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感受不到課外閱讀帶來的快樂。
三、對策
1.家校聯手,為學生推介中外優秀兒童讀物。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告訴我們,閱讀者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才能“像挖寶礦的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揀純凈的寶石”。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原有閱讀教學中的諸多薄弱環節,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明顯不平衡。通過召開家長會,將課外閱讀書目及具體要求印發給各位家長,提醒家長為孩子購買圖書,建立家庭書櫥,督促孩子讀書,檢查讀書情況,鼓勵他們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智力投資,為孩子的終生發展奠定厚實的人文基礎。
2.明確要求,拓寬課外閱讀的時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課外閱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地確定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從時間上來說,每周設立一節閱讀指導課,一節課外閱讀課,基本上保證每天最少半小時閱讀。從指導內容上來說,主要有讀物的推薦選擇、月度序目指導、運用工具書指導、閱讀方法指導和閱讀筆記指導等。從指導方法上來說,要“明確讀的目標、掌握讀的層次、指導讀的方法、抓住讀的時機、變換讀的形式和完善讀的檢測”。
3.以研促教,探索課外閱讀教學創新模式。課外閱讀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緣于疑,要培養學生自問、自讀、自答、邊讀邊思的質疑解難能力,運用工具書的能力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然后按問題有針對性地“自讀”文章的有關部分,以默讀為主,最后以口或筆自答。
4.活化課程,充分發揮“小主人”作用。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鍛煉語文能力。
5.創造性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教師要“善于準確把握兒童的閱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沖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言的張力、閱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閱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6.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閱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7.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提高指導能力。
總之,經過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閱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閱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地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