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蓮
摘 要: 小學班主任與“問題學生”的談話要講究藝術,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關心問題學生,不歧視、不諷刺,要以學生能接受的語言進行溝通,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了解學生。只有營造輕松愉悅的談話氛圍,形成師生雙向的和諧溝通,教育才能產生應有的功效。教師要用愛心點亮問題學生的心燈,載夢想揚帆遠航。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 問題學生 談話藝術
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問題學生轉化,教師與問題學生的談話需要講究藝術,使談話達到預期效果,讓問題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對問題學生產生深刻的教育作用。問題學生紀律意識差,成績居班級下游,給班主任帶來了許多煩惱和壓力,也因此成為師生關注和幫助的對象。在生活和學習上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細心、耐心、精心和恒心來教育、培養和引導,把握住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心理,巧妙地察學生之言,觀學生之色,及時調整談話內容和方式,力求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問題學生順利地走出陰影,努力學習,實現自己的夢想。
1.尊重學生,運用引導式語言
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成績不好,上課也不守紀律,存在對抗和防御心理,有時很自卑,因而他們害怕和老師談話,上課也不敢發言,對老師常常是敬而遠之。著名的教育家愛默森曾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不要把學生帶到辦公室談話,因為辦公室老師比較多,學生不會跟老師交心。教師可以選擇課外活動場地與學生不經意間隨便聊聊,消除問題學生的對立情緒,用引導式的語言進行規勸,教師態度要誠懇,語言委婉,并多表揚,讓學生發自耐心地接受教師的意見,從而收獲教育園地的和諧美好。記得四年級的時候,我班新轉來一個同學叫吳桐,他聰明,腦子靈敏,反應快,上課發言積極,愛爭強好勝,經常滋事生非。當他和同學鬧矛盾時,老師批評他,但他總是“歪理十八條”,就是不認錯,有時把老師弄得下不了臺。一次午間,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吳桐倆人,我親切地和他聊家常,然后話題一轉問:“你為什么總不接受老師對你的批評呢,經常和老師唱反調?”他很強硬地說:“你為什么總是一味地指責我?你有時很不公平。”我立刻回憶起自己對他的態度,也許我的批評已經傷到了他的自尊心。我立刻對他道歉:“老師看到你犯錯誤太著急了,態度有時粗暴,竟然當大家的面批評你,說話很難聽,老師向你說對不起。”聽了我的話后,他滿臉通紅地說:“至少我不是個壞學生。”我撫摸著他的頭說:“那好,以前的事都過去了,我們現在就來個君子協定,以后不管你煩什么錯誤,我都和你私下解決,你也不要在同學面前頂撞我。”吳桐一聲不吭,對我不信任。我讓他當圖書管理員,他把圖書整理得井井有條。因為借書,他和一個同學打了起來,我急忙制止。事后我單獨和他談心,他承認了自己行為過激,愿意和我交流了。看到他的點滴進步,我由衷地感到高興。班主任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巧妙化解了尷尬,既尊重了學生,又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引導式的語言溝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轉化后進生的目的。
2.關愛學生,運用激勵式語言
問題學生是班級里的特殊群體,他們來自特殊家庭:有的溫飽沒解決;有的父母離異;有的是留守兒童……可謂千差萬別,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同學的認可。因為經常被老師訓話、教育,存在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與班主任之間筑起了心理防線。問題學生本平就缺少愛,更談不上和老師的情感交流。這就需要班主任關愛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針對具體問題采取激將式的語言,觸動問題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自覺地意識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與體貼。班上有一個叫李亮的學生,母親離婚改嫁走了,父親整天喝酒賭博,稍不順心就拿孩子出氣,他身上經常有傷痕,性格變得偏激,孤獨暴力,誰要惹他,輕輒謾罵重輒拳腳相加,對學習失去信心。有一次,他在網吧待了一天一夜。我急忙通知家長,家長找到后又要打罵他,我急忙阻攔。把他帶到僻靜處,耐心了解情況。原來他迷上了一款叫《傳奇》的網絡游戲,我急忙引導他加入學校的足球隊,遠離網絡游戲的誘惑。我沒有嚴厲批評他,只是說;“我相信你能行!”自此,他遠離網吧,積極參加足球隊的訓練,經常找我匯報學習情況,各方面都進步很快。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做班主任工作更需要一顆寬容博愛的心。
3.信任學生,運用贊賞式語言
問題學生很愛面子,他們犯錯誤時,班主任如果直接指正他的錯誤,那么他們會覺得很沒面子,自尊心受到傷害,不會接受班主任的批評,更不會低頭認錯。即使勉強承認錯誤,內心也不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反而變本加厲,我行我素。如果對學生對學生充滿信任,用贊賞的語言激勵每一位問題學生,做到不指責、不難為、不放縱學生,那么,學生也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積極上進。班上有一位調皮大王小楊,父母整天忙生意,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小楊整天偷雞摸狗和人打架,班上同學不理他,他父親也對他失去了信心。有一次,班上一位女同學的20元錢不翼而飛,我細致地進行了調查,發現下課時其他同學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只有他和其他兩名同學,那兩個同學在聚精會神地看故事書,只有小楊單個在教室內,我立刻向他投去了嚴厲的目光。小楊卻急忙說:“我真的沒有拿他的錢,不信,你可以翻我的書包。”他反守為攻,我平靜地說:“你是個誠實的孩子,老師也相信你沒有拿同學的錢,你幫助找找吧!”他默默地點了一下頭,眼里閃過一絲亮光。我離開教室,等我再回到教室的時候,小楊手里拿著錢說:“老師,我在講臺底下找到了她的錢。”我高興地說:“多謝你幫了大忙。”他臉紅了,低頭說:“老師,其實我……”我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相信你!”他變了,之后再也沒有偷同學的東西。老師的賞識性語言,能激發問題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重新燃起自信之火,成為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
總之,小學班主任老師和問題學生溝通時要講究語言藝術,擺正師生間的平等關系,靜下心來用睿智的眼睛及時發現問題學生的問題所在,不歧視他們。要客觀、冷靜、積極地面對問題學生。用愛心點亮心燈,載夢想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曾志紅.淺談對問題學生的幾個用“心”[J].現代教育,2012(10):94.
[2]芮春燕.用愛播撒陽光——一個問題學生的幫教案例[J].學周刊,2012(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