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摘 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本文就聽的一節低年級段的數學課談談個人的想法,通過采用激勵性評價使學生積極參與師生的雙邊活動。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激勵性評價 微笑激勵 互動激勵 多樣激勵
所謂激勵性評價,指的是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學習興趣,內化學生的人格,是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策略。課堂教學是小學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多采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老師的肯定下探究和學習知識,效果會事半功倍。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八階段理論認為,年齡在6~12歲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而這時的兒童恰恰正值小學在校學習階段,他們正是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了個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要激發每一位學生產生這樣的優秀品質,一味地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上合理運用激勵性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下面筆者就聽過的一節公開課——蘇教版小學二下《認識分米和毫米》,談一談上課的宋老師是如何在她的課堂上運用激勵性語言,使激勵性評價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末的。
一、微笑激勵,拉近師生之間距離
在課堂上,一方面,學生對新授的知識是相對陌生的,另一方面,學生與老師之間總存在著一層隔閡,特別是在出去上公開課時,上課的老師上的不是自己班的課,學生對老師完全是陌生的。因此,在新授前,通過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一場朋友式的交流,就很有必要。上課伊始,宋老師笑著問道:“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老師有多高?”全班起初還有點拘束,只有不多的幾只小手舉了起來。第一個學生說:“1米。”宋老師依舊笑著說:“你能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嗎?”在學生比劃之后,接著笑答道:“你比劃得很準確,1米就是這么長!但是,老師有這么矮嗎?你再想想,誰再來猜一猜?”通過幾次這樣的點名回答,學生發現老師也不是那么兇,漸漸地舉起的小手就多了起來。宋老師通過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不僅復習了本節課要用到的舊知識,更重要的是使用含笑的激勵性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開啟了那扇學生對老師封閉的大門。雖然新授還未開始,卻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學生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本堂課的學習活動中,可以預見到課堂教學效率肯定是極高的。
二、互動激勵,共同探索教學內容
如果只有上課前幾分鐘的激勵,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再濃的興趣也會逐漸轉淡,這就要求教師在新授環節同樣能給學生以激勵。而在本堂課上,宋老師就是這樣,在與學生的一問一答之間運用激勵性語言,潤物細無聲地達到了激勵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當本堂課進行了近十分鐘,學生開始復述1分米在直尺上的長度時,先是集體復述,然后宋老師問:“誰能來像這樣說一說?”當第一位同學說完后,宋老師立即說道:“你能這么快就能說出來,真棒!大家給他掌聲、鼓勵一下!”然后提問第二個同學:“誰能也像這樣流利地說一說?”通過對答對問題的同學進行語言及動作的激勵,激發全班其他同學強烈希望被提問的愿望,一下子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在上課10分鐘后,又一次活躍了課堂氛圍。
當有同學支支吾吾地復述不上來時,宋老師及時地問:“有同學來幫幫她么?”可能有些老師此時就會讓該同學坐下,但宋老師沒有這么做。在幫助的同學回答完后,宋老師看著該同學說道:“你會了么,來,試著再說一說!”“你看,很容易吧!”同時對幫助的同學說道:“你幫到他了!”“我們一起給他們一些掌聲,好嗎?”通過對后進生的激勵,讓優等生幫助后進生,以及通過全班表揚的方式,幫助后進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使其認真聽課、積極發言,這樣他們的學習成績才會提高很快。
三、多樣激勵,練習鞏固新學知識
每堂課的練習環節,往往被很多老師忽略了對學生的激勵,學生只是置身在學生練習和教師講解這樣枯燥的循環中。而如果此時適當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學生就不是被動地死記硬背,而是處于興致高昂的學習狀態中。宋老師在處理這一環節的時候,分別設計了在紙上畫、量實物、在紙上量等多樣的練習題型。以在紙上量為例,在學生獨立完成了相應的練習之后,宋老師接連說道:“誰能上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業,當下小老師,講講你是怎樣量的?”、“說得真棒,也很詳細!誰來說一說第二幅圖,你又是怎樣量的?”、“兩位小老師講得都很好!下面還有一些練習,你們也想來當一當小老師么?”……這樣,宋老師讓學生以做小老師的方式,對練習題向全班做講解,并予以激勵性評價。這種方式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難度并不大。我們常常也這樣讓好學生回答問題,只是僅僅讓其回答出答案,講解還是由教師來說,但是學生既然能說明,為何教師不大膽放手呢?這樣,一方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即校對了答案,另一方面學生爭先恐后地想說,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記憶更深刻。其實,大部分學生是想說,也是能說出來的。在一年級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全班都會把手舉起來;到了二年級,舉手的還有一大半;再到三年級時,舉手的只有一半了;等到了高年級,能有幾只小手舉著就很好了。如果都能像宋老師這樣,在二年級時,還能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保持如此高漲的熱情,這樣一直保持下去,通過形式多樣的激勵性評價手段,學生課堂練習的積極性和正確率都會明顯得到提高。
在一節課中如果能很好地運用激勵性語言,使激勵性評價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末,那么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師生的雙邊活動,也能積極提高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增強。當然,使用激勵性評價的方法有很多,低年級階段可以采用獎勵貼紙之類的,中高年級的可以多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或者一些糖果、小文具之類的手段激勵學生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