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兵,李媛,曾萬玲,黃勇其,黃聰,田維毅
淺析以教學設計為載體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錢海兵,李媛,曾萬玲,黃勇其,黃聰,田維毅
(貴陽中醫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青年教師是未來的教學主力軍,教學設計在提高其教學能力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好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能對講授內容提綱挈領、融會貫通,這就需要教師較好地把握教學方法與課程知識。撰寫教學設計能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能力;青年教師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學對象特點,將教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既要建立在教材基礎之上,又要新于教材、高于教材。好的教學設計應注重因材施教,以促進課程的順利實施并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一份好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十分熟悉,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有較好的把握,對講授方式和技巧能靈活應用[1]。這對新進教師及青年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撰寫教學設計能促進青年教師對所要講授內容的了解、思考及教學方式選擇。因此,對新進教師及青年教師進行以教學設計為載體的教學能力培養,將對提高其教學能力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講授好本專業的一門課程是青年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對高校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青年教師上講臺授課前,需要跟隨高年資教師學習本課程的講授方式,在跟隨聽課的過程中熟悉課程知識點并融會貫通,以自己的方式淺顯易懂地表述出來,根據自己的講課思路與知識撰寫教學設計。而撰寫教學設計要求列出每一章節需要掌握的內容,思考這些知識點的關系,如何在前一個知識點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引入和講解。達到這些要求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需要找到知識點或是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而要找到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就必須對全書知識點進行整理、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編撰,青年教師對本門課程有了全面、系統、深刻的理解,為真正走上講臺做好充分的準備[2]。
教學過程要求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條理、深入淺出的剖析,反映在教學設計中就是對教學內容、教學疑難點的把握。要闡釋重、難點就要求教師對本章節內容、與本章節有關學科內容均有較深刻的理解。對青年教師而言,將本學科的一門課程內容完整講授出來,應該是做得到的。但醫學知識是連續貫通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各門學科特別是基礎學科之間的聯系更是緊密。比如藥理學,作為一門橋梁學科,除要求教師對所闡述內容掌握之外,還要求其對基礎知識及部分臨床課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如抗心衰藥物,藥理學著重講述這類藥物的作用、作用機制,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為什么要用這些藥物,就要求教師從心衰的病理生理內容入手,精講心衰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代償期代償機制、失代償期表現及心衰發生的機制。因此,教師在撰寫本章節的教學設計時,要先掌握這些知識,還要了解心衰的臨床治療進展。這樣就將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及臨床內容有機整合到課堂授課中,教師講得自在,學生聽得明白。通過這樣的鍛煉,青年教師的專業基礎不斷鞏固、提升,在教學中對相關知識的應用就能得心應手,對本學科的知識也有新認識。
教學設計要順利實施,起到設計的作用,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預案是重要保證。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特別是難點分析。難點不一定就是知識上的難點,還可能是由于知識點與其他學科交叉較多,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要求較高而成為難點。因此,要求任課教師具有較好的分析問題能力。一方面要對自己所教授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恰當的分析,這可以從學生聽課態度、其他課程考核情況、已學課程等來分析;另一方面,任課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感受,對學生是否能夠掌握該知識點、掌握情況做出判斷,列出疑難點,盡可能地將知識點闡釋清楚[3]。如對利尿藥的講解中,難點不在藥理學知識,而在于學生在生理學學習過程中對尿液生成過程及影響因素的掌握情況。因此,在講授利尿藥之前,對學生知識結構特別是生理學相關內容掌握情況的了解與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教師講課是否順暢、學生學習是否滿意。事實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環節,其知識結構如何、能不能很好地接受所講授內容,也在客觀上要求教師正確把握、分析、分解教學重、難點。
教師授課既要做到對知識的傳授精確無誤,又要具備一定的技巧。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求教師將如何導入本章內容、組織教學內容、展現教學內容等具體體現出來。這些內容的有機結合迫使青年教師對知識、知識鏈接、課堂趣味性及課堂氣氛調動做適當的設計。特別是知識導入部分,對藥理學而言,適當的病例講解能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在講授媒介上,多媒體及音頻、視頻等的合理使用,可以使教學手段多樣化,拓寬師生溝通渠道,促使教師熟悉、掌握多種教學手段,提升自身教學技巧。
教學設計中,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視野,一般需提供部分學科進展或知識點的相關研究進展,這要求教師經常關注本學科研究前沿,能夠對教材中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有效補充,例如抗心衰藥物的研究進展等,可以促進學生對藥物及臨床發展前沿的了解,調動其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當然,為了給學生提供介紹本專業詳細進展的專著或相關網絡資源,要求教師首先體驗這些學科資源的受益情況。這些環節事實上都促進教師熟悉、了解本專業、本學科研究進展,提高自身學術水平。
目前來看,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不僅能教書,還能從事科學研究,教學與科研存在相互促進關系。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在系統規劃教材教學內容之外,若能以自身科研實踐經歷來闡釋相應知識點,將有利于提高教學設計的可行性與趣味性;若研究結果或結論在教材之外,更有利于對知識點的補充或深入,這對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尤為重要。比如在中藥藥理學教學設計中,對于益母草的抗缺血性中風的藥理作用教材中尚未收錄,但其中藥功效卻明確記載可以活血、消腫等,這與缺血性中風的中醫認識有相同之處。在科研實踐中,已有研究材料證明,益母草的有效成分——益母草堿具有較好的保護缺血性中風的神經損傷、修復神經功能作用。這些觀點與研究結果對于學生掌握益母草的臨床應用及后期研究進展有益,充分體現了科研促進教學的作用,有利于激發教師科研興趣。
教學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應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事實上是學生如何將知識內化的過程[4]。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部分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居于靈魂地位,通過學情分析,可以依據學生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達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學內容一般可以以上節課的總結或與本章內容相關的案例等導入,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其對過往知識進行回憶總結。教學內容的實施部分要規劃、分解知識點,化繁為簡。因此,綜觀教學設計的構成,保障課堂教學有序、高質量地運行是設計的表象,而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作為受眾的接受能力與知識掌握能力是本質。
青年教師是教學的主力軍,其教學能力的提高對提升整體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起到關鍵作用。教學設計是教學能力的基本組成單元,是教學過程順利實施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效貫徹的重要體現與保障。青年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的撰寫,不僅熟悉了本學科知識點,解析了難點,還提高了教學技巧,融會貫通學科間的交叉知識,促進了在科研教學方面的進步,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得到貫徹實施,對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教學、科研骨干力量有重要作用。
[1]王驕.教師基本功的內涵及發展途徑[J].遼寧教育,2013(5):5-7.
[2]黃聰,劉明,陳帥,等.加強教師基本功建設,提高藥理學教學水平[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3):152-154.
[3]盧福波.教學設計重在適宜[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5,6(2):77-82. [4]張愉,張雄.理解教學及其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15,33(4):64-66.
G451.2
A
1671-1246(2016)19-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