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源
【摘 要】數學是基礎學科之一,經過多年的數學教學,筆者發現很多同學因為數學課的內容比較抽象而排斥數學,這對學生們的成長是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本文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思想;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對過去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進行重新思考。作為教師在教學一節課或經歷了一個階段的教學后,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1.理清教學思路,增強課程效果
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需要我們留心觀察,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所有活動的取向性,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等諸多方面。例如,我們要求在上每一節課時,對自己要講什么內容、為什么要講這些內容、沿著何種思路進行講授這些內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表現在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中,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之前的計劃與準備以及教學結束后的反思。如課前預設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構想出可能有的教學效果;課后對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是否從學生實際出發、教材的呈現是否清楚合理、教學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只有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細心體會,才能發現問題,為進一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2.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教師和學生在認真的交流溝通的基礎上,搞清了教學中的“真問題”所在后,教師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并嘗試改進、糾正和調節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成功地尋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往往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程度有關。如果缺乏溝通,即使發現問題,也較難把握住問題出現的原因,更難提出較好的改進方案。師生間溝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非言語的。例如,在講授八年級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時,我們可以通過類比的數學思想、當堂提問、隨堂針對性訓練以及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等,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驟以及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等,進而可以對教學進程作出正確的評價,同時有意識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熟悉、比較直觀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明,數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講數軸前,先介紹溫度計的讀數,再由溫度計抽象化成數軸。絕對值是學生很難理解的一個概念,他們大多只是機械地記憶當a<0時,|a|=-a,但當x<2時,卻不會化簡|x-2|。因此,在教學時,我以具體的數來分析并加以引導,如當x=1.9時,|x-2|=|1.9-2|=|-0.1|=-(-0.1)=0.1;當x=1時,|x-2|=|1-2|=|-1|=-(-1)=1。由此推斷出:當x<2時,x-2<0,因此,|x-2|=-(x-2)=2-x。如此深入淺出的描述,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3.調整反思,強化嘗試改進
可以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果發現新的問題,謹慎地追尋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改進措施。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節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缺乏聯系的觀點,將勾股定理與逆定理應用混淆,所以在對這兩方面的知識進行具體運用時顯得不是非常順利。例如:在四邊形ABCD中,AB=3厘米,AD=4厘米,BC=13厘米,CD=12厘米,且∠A=90o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在解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缺少∵25+144=169,即BD2+CD2=BC2∴△BCD是直角三角形這一步,而直接求出四邊形ABCD的面積。意識到這個問題,再進行教學時,我們有意識地對勾股定理與逆定理的應用進行強化復習。但嘗試了以后,發現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于是,我們又對教學進行改進,在學習時,引入相關問題,以此類問題開始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指向:勾股定理與逆定理可以承上啟下應用,在推理過程中要體現出來。在學習結束時,對上述問題再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認識,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4.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予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并在后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說: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后,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么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總之,反思性教學法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時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多想、多實踐、多總結,把反思性教學法更好地運用于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汪行舟.淺談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反思思維[J].廣西教育(中教版),2015(11):88-89
[2]李三寶.初中數學教學思想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5(2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