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蓮
【摘 要】分析中職幼師學生數學素質的現狀及其原因,提出提高幼師學生數學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中職 幼師學生 數學素質 啟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121-02
在幼兒階段對幼兒進行一定的數學啟蒙教育對其一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能否對幼兒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其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幼兒園教師的數學素質是其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對幼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則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數學觀,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良好的數學精神,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掌握一定的數學素質教育理論,也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素質。本文分析中職幼師學生數學素質的現狀,提出提高其數學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一、中職幼師學生數學素質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當前,幼兒師范學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生源質量下降,幼師畢業學生整體素質下降,從事幼教行業的人員素質也是參差不齊。以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近年來學校幼師專業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入學學生98%是女生。與中職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幼師專業雖然也有一些文化基礎較好的學生,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尤其是數學基礎很差。筆者曾對2013級8和9兩個班的學生對數學認知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與2012級幼師3和6兩個班頂崗實習之后對幼兒園數學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第一,學生對數學學習目的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數學被淡漠化和邊緣化的現象十分嚴重,學生學習數學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沒有用,因為他們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內容十分淺顯,幼師生所具有的初中數學知識足以應付幼兒教學。不少學生課后幾乎沒有主動復習數學,作業也是看課本模仿例題甚至抄襲他人。第二,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畢業實習和頂崗實習期間的幼兒園數學活動組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教學具制作能力比較弱,主動開展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不強,在活動中不能很好把握數學概念和數學關系,不能真正地挖掘出數學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往往是在機械地傳授知識,將注意力集中于“數學事實”的獲得上,忽視了對兒童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
造成以上學生數學素質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數學本身的原因。數學抽象、枯燥乏味,歷來不受學生歡迎。二是中職課程的原因。中職幼師的課程豐富,語言、琴、舞、歌和畫等技能學科更受學生歡迎,這些課程花樣多,有趣味,于腦于心都不是太累人。三是教材的問題。一直以來,幼師數學教學使用的教材都不是很理想,這些教材缺乏實用性和趣味性,與學生的專業、就業相脫節,忽視了實際應用。四是教學方法的問題。目前絕大多數數學教師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偏重于知識的直接獲得上。
二、提高幼師學生數學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要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其數學能力,中職幼師學校可采取以下的措施和方法。
(一)選擇或研究開發適合本專業的教材,增強教材的實用性、趣味性與專業性。幼師學校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半,前一年半開設的是基礎的數學教育,后一年開設的是“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指導”理論實踐課,總體來說數學課的課時少,時間短,如何取舍教學內容呢?筆者認為,能否將開設的數學課程內容簡單化、實用化。如“空間和圖形”,在空間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準確辨別空間方位,同時能夠用鏡子指導方位,即用自己相反的方向教導幼兒認識空間方位的方法,因為在幼兒園活動中經常要用到鏡面示范法。在立體圖形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將生活中常見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等各種幾何體的概念準確地用幼兒語言和數學語言表述出來,能夠畫出它們的直觀圖,要求圖形美觀,有立體感。能夠將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幾何體進行熟練地拼組與制作,讓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制作幼兒園的教學工具、玩具,學會幼兒園活動區角的布置,為幼兒園的環境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教材的內容一定要與專業需求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學以致用,生活中的數學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二)認真設計與實施教學過程。包括知識的導入、學生能力的培養兩個方面。
1.知識的導入。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導得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對幼師學生來說,如果能將一些教學內容與學生以后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聯系起來,可能效果會更好。比如,在學習集合時,可以用這樣一段對話來引入它的概念,這是一個媽媽和4歲兒子的對話。媽媽問:“你的臉在哪兒?”兒子指指腮幫子。“不對,那是腮幫子。”兒子又指指鼻子。“那是鼻子呀!”兒子接著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沒指出哪兒是他的臉。此時,媽媽告訴他說:“把你的腮幫子、鼻子、嘴巴、眼睛、前額、下巴頦兒……放在一起,這么一圈兒,才是你的臉。”然后我們再給出集合的定義,這會不會比直接給出集合的定義,或者把書本的例子重復一遍印象更深刻一些呢?
2.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幼師學生既要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又要達到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相當程度的組織能力、教學能力。數學教學同樣可以鍛煉學生的這些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更著重于深層次能力的培養,即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組織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能力。
(1)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規律的發現、公式定理的學習等都是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類比聯想和抽象概括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反復展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觀察、操作、表達、思考,培養其多向思維,使學生在開放的思維活動中獲取知識,相應的數學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2)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幼師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它們分散于教材各個部分、隱含于數學知識的各個層次中,因此教師需要用心設計滲透方式,抓住滲透的時機。教師只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悟,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其存在,體會到其在解決問題過程當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組織幼兒園數學活動的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實施若干年后,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已成為我國幼兒數學教育的重要趨勢,因此除了要加強幼師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外,還要培養其感悟數學、營造數學教育環境的能力。因為幼兒對生活中的數學是難以主動感知的,比如,我們提供給幼兒一些玩具、材料而不做任何指導,幼兒玩了這些東西一會就會丟在一邊,他不會自主去關注哪種玩具有幾個,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這些數學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引導。讓幼兒獲得關于數學的興趣、情感與態度遠比讓其學會多少數學知識更有價值,所以培養幼師學生感悟數學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數學教育契機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營造學習數學的生活環境的能力都應該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
(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進行德育滲透,培養熏陶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質、克服困難的精神、科學的美感等。數學教學過程同樣是德育滲透的主陣地。首先,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教師自身的數學素養,教師對本學科的熱忱態度、人格魅力、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都可以感染學生,有可能讓其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喜歡數學,也許對他們數學素質的養成有一定幫助。其次,可向學生展示數學的美。數學的美在生活當中是無處不在的,數學中的和諧美、對稱美、簡潔美等都可以作為德育滲透的內容,這些學習內容都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參考文獻】
[1]徐瀝泉.源于教學高于數學——我的數學教學觀[J].數學教育學報,2009(1)
[2]鄭毓信.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子興.“論數學素養”[J].數學通訊,2002(1)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