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凱
【摘 要】多元化英語課堂是基于學生主體探知發展需要與技能生成基礎上綜合建構,體現了主體性與互動性的特征。圍繞學生預學創設導學單質疑、任務互動探學及活動展現體驗等,有助于有話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內化生成。建構多元化英語探學課堂使得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展示與互動交流,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語言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導學單;任務;活動
嘗試從實踐體驗、合作探究中發現更為豐富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變得更富有情境性和趣味化,更利于學生開闊認知視野和思維。實踐證明,越是多元化的課堂,越能夠幫助學生走出自我被動接受和應付交流的尷尬境地,使得他們在自由閱讀和主動探學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策略方法,幫助他們豐富認知思維情感。跳出教師主講課堂模式,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和積極嘗試中發現問題,更能夠增強他們的理解感知,促進知識技能生成。
一、導單助學課堂:給學生自主預學質疑機會
導學單助學是課堂教學前沿的重要途徑,能使得學生享有更為充足和自主的預學權利。通過對單預學,不僅能使得學生開闊認知視野,還能夠使得他們在自我質疑和主動探知的過程中不斷補充知識能量,幫助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激情。
創設的導學單,在體現教學要點中更應注重給學生提供自我修繕與主動質疑的機會。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Giant pandas”的導學單制定中,我要求學生圍繞“The knowledge about giant panda”、“The characters about giant panda in different growth”、“The value of wild giant panda”等方面搜集相應的資料,讓他們能夠在參照導學單進行預學的基礎上能夠有針對性靈活運用。結合導學單內容,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整體閱讀感知,圍繞“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進行補充,讓他們在自我質疑的過程中能主動探學。
導學單運用于課堂,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更為明確的目標方向,便于他們在靈活運用中進行奇思妙想。通過參照導學單幫助學生找出學習要點,理出學習思維方法,更能夠給他們提供質疑嘗試的機會,便于他們拓展延伸。重視學生自我感知和問題積累,給他們提供空白處,讓他們能有針對性補充完善。
二、任務探學課堂:讓學生協作交流增強感知
任務是幫助學生將自我實踐體驗主動轉化為表達運用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學生協作交流的重要方法。運用任務探學活化教學過程,能使得學生將彼此理解感知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碰撞,產生更為耀眼和豐富的思想光芒。
創設多元化任務,使得學生在合作探知的過程中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如,在八年級上冊 Unit 6 Birdwatching的“Reading—Birds in Zhalong”指導時,根據閱讀學習要求,我就“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要求學生進行討論。要求他們運用同桌對話的形式圍繞“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進行交流,幫助他們理清文章的主旨大意。待學生搜集了相關資料后,建議他們就“Why do we need places as Zhalong more and more?”和“Do you think Zhalong is a beautiful place? Why?”等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能夠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知。
通過任務探學的方式來優化教學過程,更能夠使得學生在輕松互動中加深理解。根據任務學習需要,創設和諧情境,引導學生在自由討論和大膽表達中不斷生成豐富的感知體驗。創設多樣化和差異性的任務,鼓勵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自由靈活選擇,讓他們能夠有互動交流的機會。支持學生同伴對話,讓他們在互通有無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知;鼓勵學生團隊協作,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不斷展現本真的活力。
三、活動展學課堂:請學生主動模擬自如運用
活化教材、優化過程是豐富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展示舞臺。借助活動將學生探學認知主動轉變為成果展示,更能夠使得英語動感十足,幫助學生在主動模擬的過程中更加靈活自如地予以表達運用。
創設的活動在緊貼課程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更應做到開放與自然。如,在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An earthquake”教學引導中,我就參照課文采訪的格式,建議學生圍繞地震中發現的精彩感人畫面,要求學生以志愿者、受害者、記者、學生等不同角色,圍繞“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earthquake?”進行互動,以此來幫助拓展延伸探學。
在活動展學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進行主動嘗試,幫助他們在盡情展示才能的過程中增強感知體驗。創設活動應該圍繞課程內容,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綜合評價,幫助他們在主動展示中將識記感知主動轉變為靈活運用。
總而言之,建構多元化課堂是基于學生個體認知發展需要基礎上的活化,彰顯了“生本主義”與“人文關懷”的課程理念。突出多元化的互動性和過程化,更能使得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形成敏銳的語言感知和綜合運用技能,提高英語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東青.立足成才建構多元化英語合作探究教學模式[J].成才之路,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