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樹臣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課文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可以使小學生對所學課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通過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小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外,通過朗讀訓練來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其中朗讀是實現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實現小學生朗讀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下面將作一深入探究。
一、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
朗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學習并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的內容如人物、地點、發生的事件先有一大體了解,同時在朗讀過程中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并通過朗讀積累豐富的語言,為下一步的寫作積累語言基礎以及解決寫作中的用詞不當問題。同時,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會深入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習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清晰的思路。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不可走過場或片面地認為朗讀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只追求教學進度或朗讀數量而忽視了朗讀教學的質量。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不高,不能主動自主地進行朗讀,而是在老師的要求下不情愿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因此出現朗讀倦怠,情緒不高,只是泛泛地讀完 了事,而沒有真正去感悟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不會通過朗讀來抓住課文作者真正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因此朗讀成了學生的一種學習負擔,教師教學的課堂效率自然不高。因此,課堂朗讀需要質量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改變目前小學生的課堂朗讀現狀,把朗讀變為學生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并通過朗讀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提高小學生朗讀有效性的建議
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有效性,就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各階段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制訂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朗讀目標。同時對朗讀內容也有要求,朗讀的內容要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特點,提高小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和興趣,激發他們朗讀的積極情緒。其次,教師在布置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還要不時地運用多種評價策略來鼓勵學生的朗讀興趣,注重學生的學習反應和學習態度,對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也是提高朗讀有效性的一種方法。
1.指導學生在初次朗讀時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常對學生說要想理解和把握好一篇課文就得反復讀這篇課文,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對課文的初讀也很重要,因為初讀是學生一目了然整體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和中心思想的關鍵,在初讀課文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效率,可以首先提出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并且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帶著感情去讀,把不認識的字詞和不理解的句子用筆勾畫出來,在朗讀完畢后再通過老師的講解或與學生的交流探討共同解決。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時,還要求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進行思考,理清課文的脈絡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思路等。
2.要求學生再讀深入思考,三讀找出正確答案,指導學生學會欣賞課文
提出此項要求的原因是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問題和質疑,但教師不能有問必答,這樣會使學生養成懶惰的習慣,也就是經常說的不愛動腦筋,要增強小學生的探究欲望,鼓勵他們的探求心理,讓小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這時教師可以從側面回答一些問題后,再鼓勵學生再次朗讀,學生在再次朗讀的過程中會產生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對課文認識也會有一個全新的上升階段,這也就是思維的再啟迪過程,教師要好好把握才對。最后,教師還要求學生三讀課文,去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思想內涵。
3.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使學生的情感體悟充滿個性化
教師在學生進行仔細品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盡量去理解課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由于有的課文內容與小學生生活的年代甚遠,而小學生的理解力有限,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和開發想象力和聯想,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與作者產生思想與心靈上的情感共鳴,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產生個性化的思維和思路,把課文情節動態化與意境化,并培養自己這方面獨特的能力。當然,這些都與教師的啟發與誘導分不開,所以創新離不開想象力,朗讀與學習課文同樣離不開想象力。
總之,傳統的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已滿足不了小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下改變傳統的課堂朗讀教學方法,運用全新的朗讀手段和方法去激發小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提高小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朗讀,充滿興趣與興趣盎然的朗讀。只有小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提高了,才能主動在朗讀過程中思考問題,探索未知,養成主動學習與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邵馨漪.讓語文課堂充滿瑯瑯書聲: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5(1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