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喻宏
摘 要: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教師應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和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潛在的,需要教師不斷激發,教師應在音樂課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音樂課堂;創新性;情景;興趣
音樂課應該是一門輕松愉悅的科目,在學生繁重的學習壓力下進行音樂課,無疑能給學生一定程度的減壓。開設音樂科目的主要目的是傳授有關音樂的知識,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把創新的思想灌輸給學生,使用各種辦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上音樂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給學生傳授專業的音樂知識,也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通過上音樂課勵志成為音樂家,而是通過音樂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帶領學生走近音樂學習,讓學生在音樂中去想象、去創造、去尋求,以此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想象力,讓學生自己發掘自身潛在的音樂能力。在就如何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創新能力,作者提出幾點意見,以供大家商榷。
一、教師方面——通過教師的“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無論何時,教師的教總是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起著主導地位,帶領學生走近課堂,并借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要通過自己的“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1.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很多時候,教師只是習慣于采用一種教師自己熟悉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中也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缺少更深一層的目的。因此,教師在上音樂課時應多采用幾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創造性地習得知識,并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音樂課堂上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所要教的音樂內容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準備相關的道具,讓情境再現,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音樂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活力,讓學生得到放松,內在的音樂素養也得到激發,在學會音樂的同時也要讓學生自己體會從中得到的體會。
2.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興趣一直以來都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話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音樂這一門科目是最容易引起學習興趣的一門課,因為音樂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輕松、愉快的,以歌唱的方式表達情感,在曲譜中感受音樂帶來的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保持學生對音樂的這一興趣,在保持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在音樂中體驗到生活中的情感。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并實踐。引起學生的興趣,才會讓學生從心里愛上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音樂的內容創編舞蹈,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歌曲來編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讓課堂變得輕松愉悅,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內容,興趣倍增。
二、學生方面——通過學生的“學”來培養創新性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學”的過程,教師在其中只是占據著引導的地位,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方知其不足,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探索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足與不足,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自省能力,提高創新性。
1.生生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學習。(1)生生交流,豐富想象。學生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活躍課堂,豐富課堂內容,在音樂的氛圍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音樂這門科目更為形象生動。有的音樂歌曲涉及大自然,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結合音樂構思出美麗的畫面。(2)生生合作創造,開拓思維。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在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學習音樂。可以讓學生通過所學歌曲以小組的形式重新編曲,學生相互討論、共同創造。
2.發揮學生的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當做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被動地聽課、學習,缺少對學生個體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發揮各自的特性,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求學習的方法。如,在教學歌曲時,有涉及學生生活中的物品及學生熟悉的事物,可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圖片或實物,以激發學生動手的能力,把相關的情感融進歌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
事實證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盡其所能培養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上好每一節音樂課,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有自主創新的意識,激發學生創造的潛在能力。
參考文獻:
陳利君.淺談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飛:素質教育,2013(0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