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規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幼兒期是萌生規則意識和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要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建立常規,樹立幼兒規則意識,利用形式多樣的游戲,幫助幼兒了解各種規則,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幫助幼兒鞏固增強已有的規則意識。
關鍵詞: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幼兒期是萌生規則意識和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規則教育,幫助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下面根據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制意識。
一、尊重幼兒個性發展,以幼兒自身感受來制訂生活和學習活動的規則
幼兒從早晨入園到晚上離園,一天的生活中,上下樓、如廁、盥洗、進餐、午睡等等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規則,老師要利用這些環節的有利時機引導幼兒明確:規則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了解并遵守。
首先,要讓幼兒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受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局限,幼兒常常不能真正理解遵守規則給自己和大家帶來的好處,體會規則的重要。幼兒的規則意識是在游戲、生活中得到發展的。我們可以通過游戲和模擬生活場景讓幼兒感受到因無序混亂引起的不便,感受有序活動帶來的快樂,在反復的體驗中讓幼兒學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讓他們深刻地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不斷促進幼兒的規則意識逐步內化。
其次,要讓幼兒成為規則的制定者。不要讓規則成為教師約束幼兒的條條框框,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相信幼兒,讓幼兒參與到班級規章、活動規則的制定中來。這樣,幼兒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調動,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主動性也會增強。
二、以圖標策略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幫助幼兒鞏固并增強規則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教師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對于剛剛萌生規則意識的幼兒來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還不能自覺地遵守規則,對于一些必須遵守的強制規則缺乏足夠認識,因此常常出現行為上的偏差,這時教師不能一味批評,可以利用直觀形象的圖標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規則。可以在幼兒生活學習的活動室、游戲場、走廊、樓梯根據需要巧妙地利用標志、符號、圖片幫助幼兒鞏固已有常規。
三、以榜樣示范培養幼兒規則意識
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榜樣的行為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決定了生動形象的榜樣和范例比語言的抽象說教更能使幼兒理解和接受。因此,老師在一日活動組織中不僅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更要善于發現幼兒執行規則中好的榜樣,引導幼兒向他學習。
四、以各種有趣的游戲,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
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差,對規則記得快忘得也快,難以長期堅持,教師要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吸引幼兒參加來強化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因為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往往樂于較長時間地堅持活動,自覺遵守活動規則,有意識地排除干擾。同時,老師還要在游戲活動中及時提醒幼兒堅持按規則辦事。
五、以表揚、鼓勵來強化幼兒執行規則,使之形成習慣
表揚、鼓勵是使幼兒掌握行為規則,學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方法。在幼兒學習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幼兒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幼兒會根據結果和情感體驗的性質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帶來益處和愉快體驗的行為會增強,帶來壞處和消極體驗的行為會減少甚至消失。教師要經常采用肯定的表情及口頭表揚的方式及時肯定幼兒遵守規則的行為,樹立幼兒自我控制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形成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調動幼兒遵守規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鼓勵強化幼兒執行規則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
六、家園共育,形成家園合力,培養幼兒規則意識,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家長是幼兒的榜樣,家長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日積月累,幼兒通過模仿學到的行為會不斷強化鞏固。這就要求家長從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社會規則。因此,我們采取了多種形式,讓家長懂得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重要性,掌握方法,家園一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在短期時間內能完成并見效的,它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配合,需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地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當孩子的規則意識由他律轉為自律時,素質就會大大提高。“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全面、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華生,楊麗筠.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12.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作者簡介:黃田英,女,1973年出生,廣西靈州人,本科,幼兒園高級教師,學前教育。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