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需要追求有個性、有見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活躍記敘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氛圍,培養初中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使初中生由被動閱讀逐漸變為主動閱讀。本文在分析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基礎上對如何創新記敘文閱讀教學方式提出幾點合理性建議,旨在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 記敘文閱讀 分層教學 情感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95-01
對初中生而言,閱讀是其獲取知識,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從思想上重視閱讀教學,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選取符合初中生心理與生理的素材,促使初中生融入更為廣闊的社會空間,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思維。并用新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初中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與自主閱讀能力。
1.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現階段,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需要擺脫傳統高投入、低收效的教學弊端,需要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初中生在記敘文閱讀上的能力差異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分層教學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語文教師可以采取課下交流、課上互動等方式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記敘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分層設計問題。初中生由于個體差異性,在理解問題上存在明顯的區別。一些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記敘文內容,由此產生抵觸記敘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心理。而一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會出現無法找準課文切入點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分層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加深課文印象,從而提高初中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例如,教師在以《最后一課》作為記敘文閱讀教學案例,設計問題時,需要由淺入深:第一層,《最后一課》中作者寫了哪幾件事,從課文中找出與情節轉折相關的事件。第二層,請為課文內容劃分層次。第三層,請分析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質,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分層設計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由泛讀過渡為精讀,由一知半解到充分理解,由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在提高初中生閱讀記敘文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討論是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討論過程中學生觀點的交流與碰撞有利于加深其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分層開展討論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討論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分層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劃分具體的討論小組,三人一組,小組需要包括第一層次、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以促使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2.課上指導,體會感情
記敘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并不局限在提高學生閱讀成績上,而是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初中生的情感意識為主。在記敘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記敘文感受人性的善惡美丑,并從中得到心靈的陶冶,人格的升華。教師在選取記敘文閱讀素材時需要符合語文學科的人文特征,貼近初中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引起心靈上的共鳴,并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新思想、新學說的熏陶,讓他們將閱讀作為一種樂趣,真正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教師需要選取具有人文內涵的記敘文,通過指導學生培養他們的情感意識。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珍珠鳥》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平衡美;用《爸爸的花兒落了》讓學生從平實樸素的語言中感受到濃濃的親情。通過合理指導,幫助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深入作者內心,把握作者的核心思想,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以《背影》為例,教師在教授學生分析文章主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找到文中直接描寫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通過分析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段落來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還要深入分析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背影》中作者著意描寫了“父親買橘”的細節,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深入分析該細節,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父愛與作者當時的心境。
教師通過課上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記敘文,并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初中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真正與課本內容融合在一起,與作者產生共鳴。
3.強化練習,提升能力
語文教師需要重視練習環節的作用,通過創新課堂與課后練習的布置形式,來激發初中生做閱讀題的興趣與熱情。教師在布置練習任務時應該注重拓展遷移,通過拓展以及延伸課文內容來加深學生對原本內容的印象。當然,教師在布置閱讀練習時,還需要注重閱讀量,以及閱讀效率。教師可以嘗試不以書面作業為主,而是讓學生在課下多閱讀記敘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鞏固舊有知識,加強新知識,培養自身的創造思維品質。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完記敘文之后在課上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幫助學生彌補自己思想上的缺陷,通過相互交流和溝通共同進步。當然,教師也可以布置書面作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著閱讀題的訓練,并集中解決普遍的問題,針對個性問題進行課后解答。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讀后感為主,從學生的讀后感中了解學生在閱讀某篇記敘文時的思想情況,將內容豐富的讀后感在課堂上分享。
通過強化練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以陶冶情操,把書本上的知識融化在自己的腦海里,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通過布置課堂以及課后作業,可以真正讓學生掌握記敘文內容的思想核心,了解《背影》中濃濃的親情,感受《最后一課》中強烈的愛國情懷。
總之,合理選擇記敘文閱讀教學方式是提升初中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需要“授之以漁”教授給學生閱讀記敘文的方法,讓其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參與閱讀活動,切勿越庖代俎,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劉慰玲.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方法思考與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2.
[2]于春華.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方法思考與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6.
[3]何曉曼.新課標背景下人教版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5.
作者簡介:
管中意(1988-),女,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黃土鋪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