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沖
【摘要】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遇見許多困難,但是如果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以及工作中可能會遇見更多的困難。本文主要針對大部分學生使用的人教版小學數學為基礎,探究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希望為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教版 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66-01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而且在小學生數學的思維方面也能起到輔助作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特點,找出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故而,探究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改革》中提出基礎教育改革目標就是將過去學生的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現狀進行變革,并提出讓學生培養主動參與、愿意探索、勤動手的習慣。同時,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共同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順應教學需要。
其次,小學階段對個人自主學習以及終身學習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小學數學教學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既是學習模式的創新,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逐漸將數學自主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數學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并在學習中收獲成就感。學生在小學1-3年級可能還不能體會自主學習的好處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思維的成長,應該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例如在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中關于“大數的認識”中,數數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簡單的事,但是要是數字太大,甚至是到達億以內的數字后,學生可能就不太熟練,但是在教會學生掌握“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的單位”后,應該將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這些單位之間的數量關系。
(二)教會學生敢于去想與思考
在小學數學中會涉及到比較簡單的幾何知識,而這些幾何圖形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是個巨大的考驗,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通過想象去了解和掌握幾何圖形,從而理清圖形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圓錐與圓》教學中,教師通過圓柱體進行量水實驗,然后將水倒入圓錐,剛好倒滿三次,這時就向學生提問,是否是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想象,讓學生在同底不同高,同高不同底,同高同底的圓柱與圓錐進行試探性思考,學生通過實踐一一驗證自己的想法,最終得出只有在同高同底的圓與圓錐之間才存在三倍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與圓錐之間體積的關系,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
(三)教會學生敢于表達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會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道路上至關重要的一步。只有學生愿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才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從而更具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提高。對于學生而言,因為年齡以及表達能力的欠缺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幫助學生克服表達的害羞情緒,而且也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礎。
(四)教會學生敢于去實踐
小學數學教學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實踐,讓理論知識活用在數學練習題中,實現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而且對于許多小學生而言,往往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教師的引導可以學習得很好,但是一旦讓自己進行實踐練習,那么就會“漏洞百出”,這就是典型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只能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例如在小學數學幾何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幾何圖形的概念都比較接近,例如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菱形等,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聯系讓學生整理出以下信息,幫助學生區分和記憶幾何圖形。在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以及梯形這幾個圖形中,那些圖形對邊平行且相等?那些圖形對角相等?又有那些圖形四角之和等于360°。讓學生獨立完成這一簡單但很繁瑣的知識歸納。學生會在實踐過程中熟悉和掌握知識,更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
人教版小學數學在全國運用范圍較廣,所以學生數量較多,教師如果能注重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培養,那么就能讓這些學生在以后的數學以及其它學科學習中獲得先機,更利于學生參與競爭。
參考文獻:
[1]韓占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1,06:85.
[2]黃柱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17:189-190.
[3]祝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主、探究與合作[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2: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