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乾
摘 要:我國對大眾傳媒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專門、專項的研究不過二十余年,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眾傳媒進行跨學科研究的成果也相對較少。國外針對“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以美國、英國的學者為代表,紛紛從政治社會、文化、倫理等角度對傳媒進行了深刻研究。
關鍵詞:大眾傳媒;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的厘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自國家與階級的概念形成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關活動就是一種客觀存在。但這一概念真正產生或者說完全定義,是和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息息相關的。最早的馬克思與恩格斯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關活動概括為“宣傳工作”“鼓動工作”等概念。放到國內,中國共產黨誕生后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基本將思想政治教育概括成“政治工作”。在1949年之后,對這一概念的使用發生了新變化。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率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概括為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準則、政治理念、道德觀念,對其成員施加針對性、計劃性的影響,使他們的思想符合該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及社會思想的實踐活動。其研究的基本范疇可以概括為個人與社會方面、思想與行為方面、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方面、內化與外化方面及教育與管理方面。
傳媒的概念:傳媒其實是傳播媒介的簡稱,當然這是從傳播學的范疇去定義媒介。它指的是人類傳播過程中運載與傳遞信息的物體,是連接傳受雙方的中介物,可以是自然物、人造物或單一的、一系列物體的組合。因此,傳媒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具有承載信息傳播功能的物質,如廣播、電視等等;二是指從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與傳播的社會組織,比如電視臺、報社等傳媒機構。
大眾傳媒的概念:簡而言之,對大多數人的傳播就是大眾傳播,那么,面向大多數人傳播信息的媒介就是大眾傳媒。大眾傳媒能面向不特定的多數人進行迅速的訴求,且其地位穩固,擁有自身的組織目標和組織結構。大眾傳媒的傳播效果明顯,能廣泛地向社會傳播,在社會上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可以制造共同話題,增強公眾依賴感。
大眾傳媒擁有其特有的政治屬性。政治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傳媒的所有權結構、傳媒的控制以及面臨的政策,都說明它與政治之間關系密切。政治屬性對傳媒的影響包括直接性和不可抗性。政治與大眾傳媒的關系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是具體的。所有政權組織都不會放棄傳媒,因為控制傳媒意味著掌握輿論主導權,傳媒能緊緊地將政府與人民聯系起來,快捷地傳播政治理念,灌輸意識形態。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涉及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對其概念、功能、目標、內容、模式都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大眾傳媒作為天然的政治傳播載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然而,我國對這一塊進行專門、專項的研究不過二十余年,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眾傳媒進行跨學科研究的成果也相對較少,而且多就事論事,很少進行宏觀、全面的思考。
有學者將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演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中國特色的宣傳體制剛剛建立的初期。這一階段主要的傳媒手段包括黨報、官方文件、廣播等等。第二階段,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大國在媒體上處于絕對領導地位,此時我國開啟了政治傳播的研究,開始著力研究政治、政策的轉型,電視成為主流傳媒,但互聯網也已初具規模。第三階段,以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為主要載體的大眾傳媒成為主流,其主要特征為政治傳播立體化、活動營銷化、傳播互動化,所以也有人借用管理學的概念,將這一階段稱為政治營銷時代。
在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獻、書籍主要有李宏、李民合著的《傳媒政治》,基于國外有關傳媒政治的研究,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傳媒政治的概念,確定了研究對象、范圍和內容,把它作為政治的一個分支學科,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入的探討。作者詳談了“政治傳播”這一概念的歷史特點與功能,著重分析了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并闡述了全球化對政治傳播的影響。
三、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并沒有“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因此并沒有嚴格意義上對“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思考和研究的相關成果。但以美國、英國的學者為代表,紛紛從政治社會、文化、倫理等角度對傳媒進行了深刻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輸出與媒體領導力已成為國家“軟實力”的象征之一,因此各國在政治傳播上都投入了極大精力與熱情。
西方學術界普遍認為,前現代時期,以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家的著作、演講、辯論拉開了政治傳播的大幕。而政治傳播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研究,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此后,越來越多的政治學學者進入該領域,代替原來數量眾多的傳播學學者,成為領域主導。
國外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道瑞斯·A·格瑞貝爾的《大眾傳媒與美國政治》(第七版,張萍譯)。作者提出了美國大眾傳媒體統的大致特點,以及引起體統變革的政治、經濟力量,討論了當今媒體體統的結構與組織特點。另外,作者大致介紹了大眾傳媒在美國政治體系中的地位,闡釋了政府與大眾媒體的相互作用,討論了媒體的擴張與適度的約束。最后,作者研究了媒體對各種政治形勢的巨大影響,特別強調了因特網的重要性與對政治產生的影響。他闡述了影響大眾媒體技術進步的社會與政治因果,簡要地概括了印刷媒體、媒體、有線電視和因特網分別扮演的政治角色。作者強調,媒體功能與結構的變化,對美國人的政治生活有巨大影響,他提出大眾媒體已成為一支強大的社會政治力量,并支持政府加強對其內容的控制。
參考文獻:
熊偉.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傳媒環境的優化[J].傳承,2011(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