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琳
摘 要:班級文化是影響學生個體發展最直接的文化環境之一,改善甚至改變學生的個性及行為,關注班級文化的建設理所當然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課題。全方位闡述班主任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對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擬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策略研究
班級文化是教師和班級學生共建的一種良好的班級學習、生活、發展氛圍,班級文化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深遠的影響;班級文化的組成包括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和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班級精神文化的內容有班訓、班風、班級目標等。班級物質文化一般由班級的硬環境和班級的軟環境組成。班級文化有一種無形的、強大的教育力量,影響著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并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興趣。班主任是班級的建設者、組織者、管理者,因此,班主任應將班級文化建設工作放在班級建設的重要位置,運用科學原理的指導,創新班級文化建設。本文試對班主任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性和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一些有效對策。
一、班主任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性
班級文化作為學校最小的組成單位——班級形成的一種文化,他深刻地影響著所處其中的每一個孩子,或好的或不好的,或輕的或重的。因此,班主任如何高效地建設最適合的班級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塑造良好的班級文化能激活班級管理
通過各種班級活動的開展,樹立鮮明的班級文化,將學生的心理發展凝聚成班級發展合力,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群體意識,激發每個學生的潛力和集體智慧。
2.班級文化是班主任專業化的靈魂
班主任是班級文化的組織者、引領者和建設者,起著關鍵的引領作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升班主任專業化的過程;班級文化建設也可以豐富班主任的知識內涵,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同時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增強班主任的專業智能,提高教學機智和協調能力。
3.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建設科學的班級制度,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同時,通過一系列的班級活動,學生逐步形成符合班級文化要求的行為習慣、思維和觀念,并形成某種特定的心理氛圍。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班級文化,為學生帶來更好的班級環境,才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二、班主任建設班級文化的問題分析
班主任和學校越來越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因為班級文化對學生之深遠之重大;然而,在此過程中,也凸顯了一些問題,現分析如下:
1.對班級文化的內涵把握不夠,過分強調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班級制度建設形式化,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欠缺
沒有弄清楚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到底該做什么,將班級文化建設簡單地等同于教室布置,這是班級文化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首先,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一些班主任不能認識到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性,認為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浪費時間、影響學校,往往布置教室也是完成學校的任務。其次,忽視了班級文化中非物質的、隱性的、精神方面的建設,而這些正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良好的班級輿論、價值觀等等這些,都將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而很多班主任都往往忽視或無視這些方面的管理與建設。
2.班級文化建設民主程度低,班級成員參與程度不高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容易導致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一言堂”的現象:班干部的任命由班主任選,班級活動由班主任組織諸如此類現象,尤其在班級制度建設方面體現得最為突出。同時,我們發現,孩子年級越高,參加班級活動、建設的熱情就越低,一是課業壓力的增大,二是周圍人常常灌輸的思想,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
3.班級文化同質化嚴重,沒有個性,沒有創新,形式僵化,主題、內容沒有新意
班級文化本應是最能體現班級特色、精神面貌的,但因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對待,班級文化建設趨同化現象普遍,缺乏創新力,無法形成班級的獨特魅力。班級文化要符合本班師生的實際情況,不能照抄照搬別的班級的班級文化,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執行學校的各項要求。班主任怠于思考打造班級文化特色,學生缺乏積極性,以致班級文化建設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深度挖掘自身的獨特優勢。
三、班主任建設班級文化的對策
班級文化建設一方面有利于整個校園體系中的班級組織建設,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身心、個性等方面的發展,是班主任工作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日常性、基礎性知識教學的重要輔助,它是一種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特殊教育力量。下面,我將基于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上一節提出的問題,提出一些提高班主任班級文化建設效率的對策,希望有益于實踐。
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目標和內涵。作為班級文化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負有班級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和主導的責任,因此必須要在作出班級基本情況判斷的基礎上,盡快抓住班級的學生、師資各方面特點,針對其個性和共性,反復權衡利弊,確立班級文化建設的明確目標,梳理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并提煉出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以營造良好的班級軟、硬件條件為依歸,實現較為豐富的班級物質環境、建立民主和諧的班級規章制度,形成有內核、有思想的班級精神文化。
硬件方面:一個班級的基本物質環境是班級文化的載體,比如,教室的設置、布置或班徽的設計、確定,這些實體的呈現方式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對整個學生群體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不斷讓學生不自覺地認同和融入一個班集體,并持續地形成和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同時,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班級基本物質文化建設的方式,其建設的過程也是一個班級形成的過程,不失為一種班級文化建設的優良途徑。
軟件方面:班級規章制度的建設是班級文化形成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班規的制定及其執行人員即班干部的選任兩大部分。在班規的制定及其執行人員選任的過程中,班主任要特別重視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讓班集體的每一個相關人員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做到全班參與、自由民主。班主任要極力構建班級文化中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讓班級成員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并且應真正學會放權,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使班級文化真正屬于“班級”。同時,允許班級中“小眾文化”的存在,善于發現和利用非正式群體文化的價值。而在班級規章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必須懲罰分明、嚴格有序,確保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要讓牽涉其中的師生都能明確接收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意圖,讓所有人感受到班規面前大家一視同仁、不會區別對待。
通過一系列軟、硬件建設,進而實現班級精神文化建設這個核心。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教師的影響力對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威信、優秀的班主任將更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與提高。此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有效開展,不僅能培養甚至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從而推動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的塑造成型,必定有益于班級文化建設。
另外,班級文化建設必須重視和從班級基本情況出發,扎根于學生群體之中,因勢利導、突出特色,建設有“個性”的班級文化。
從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到班級活動的開展,從班干部的選拔到班級氛圍的塑造成型,都應體現自身的特色。特別是在一些能夠作為班級特色和標志性的事務上,如班徽、班訓、班旗、班歌的確定和諸如此類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制定,從而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自豪感和凝聚力,而學生對這些活動的參與越廣泛和持久,班級精神文化的積累和沉淀就越豐厚,作為個體的學生就越能在不斷的爭論、合作、爭論中自然地融入班級這個精神家園,形成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也就更能形成獨特的、有性格的班級精神文化。當然,班主任自身也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學習心,使自己成為學生創新、學習型的榜樣,不墨守成規,敢于表現與突破自我。
參考文獻:
[1]張云杰.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楊欣.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州大學,2013.
[3]吳影.小學班級文化構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D].北師范大學,2012.
[4]王芳.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教育,2009(08):24-2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