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慶
摘 要:英語是一門國際化的語言,作為與人交往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聊天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把英語劃為教學課程中的重點科目,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開始進行學習,甚至于有些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報了英語培訓班進行輔導,力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英語實際學習中卻存在“啞巴式”英語,學生只知道做題目卻無法與人交流。聽說能力的培養對學好英語是關鍵的一步,因此要發揮高中課堂中的教學功能,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聽說能力;合作模式;英語交流
現階段,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正從基本小康走向全面小康階段,在國家繁榮人民生活便利之下,我國人民的就業方向也越來越國際化,與國際之間的交流也日趨增多,而國際之間的交流都使用的是英語,英語儼然是一門國際化的語言,對于英語的學習在任何一個階段都很重要。高中這一階段與小學初中階段相比,無論是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是學習生活環境都有很大的不同,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內容增多了,難度加大了,任務也加重了。高中階段要進行文科與理科的劃分,不管選在哪一科都要進行英語的學習,可見英語的重要性。中外交流所需英語人才最簡單的一個標準就是能夠很好地進行溝通,通俗來講就是能聽懂他們在講什么,而目前我國的英語教育卻難以達到這一標準。由于我國教育的應試化,分數的高低是學習的主要目標也能看出老師教學的側重點,因而就會導致我國的英語教學更加注重理論化而缺乏實踐性。與西方教育相比較,中國的課堂教育只能在教室中進行,不像國外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學習,在感受大自然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因此,只有從課堂教學抓起,使學生在一節45分鐘的英語課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才能實現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即培養學生基本的語言能力。
一、合作模式下進行英語交流
初中生的英語學習大多數都是在學校課堂里進行的,學生能夠學習到充足的理論知識但難以得到實踐應用,這樣的情形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盡管現在對英語方面的教育已經在逐步進行改革,學生受英語教育的年齡也越來越早,基本上在小學三年級段就開始進行英語學習,但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突破。與國外教育相比,我國學生的壓力明顯大于國外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想是前人留下的優秀精華,我們可以借鑒,在這基礎上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通過分組,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錯開,分為幾大組。我國目前的教育無法做到老師帶學生離開課堂,在感受大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英語教學。我們只能在教室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英語交流,老師通過布置一個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在這一討論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思考總結,老師也要到每個小組進行觀察指導,最后結束小組討論后,老師可以任意抽查小組里的任何成員進行英語對話,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英語對話讓學生掌握基礎,而與老師的對話能提高英語技巧。
二、課堂教學重視口語的訓練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除了必要的單詞講解,其余的教學都是用中文來表達意思,相當于是變相地在給學生上語文課。而英語學習中最基礎的就是口語,能在與人交談中進行很好的溝通才是學英語的目的,現實的條件很難為學生提供鍛煉口語的實際場景,初中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場地就是課堂,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更多的情景。通過創造課堂情境化,老師結合教學目標,在課堂創造與生活有聯系的情境,使情境生活化,讓學生能感受到是處于真正的環境下在進行英語對話,能夠更加重視說話技巧,也能夠讓學生迅速學會調用新學知識并加以運用。
三、在音樂基礎上的課堂教學
音樂是一門共同的語言,是無國界的。如今,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許多方面都彰顯著其重要作用。將高中生對音樂的喜愛和英語教學相融合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是不錯的選擇。節奏歡快、語言淺顯、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是英語學習的好材料,老師可以在課堂講完知識點后播放給學生聽一下來提前為進入課堂學習創造氛圍,也可以結合符合教學內容的英文歌曲來進行學習,從音樂魅力中感受相應的知識點,老師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知識點的延伸,但它只是課堂的小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進行與結尾也要精心設計,教學效果才能更好。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業余時間聽英語歌曲,同時鍛煉聽說能力。
學好英語是符合日趨國際化的社會發展要求,隨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已然是一個世界大國,與世界貿易的聯系日益加強,語言問題是我們必須要克服的一道難關。
參考文獻:
[1]郭靜.高中英語教師新課程適應情況的調查分析[J].基礎英語教育,2009.
[2]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