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
摘 要:音樂是一門具有強烈藝術感染性的學科,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課程的價值,要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在精彩的音樂課堂中獲得健全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音樂;審美能力;愛國精神;個性發展
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組織恰當的教學活動來豐富課堂內容,展現課程的價值,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展現音樂課程的價值進行論述。
一、借助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健全的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展現音樂教材中的美,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牧歌》沙漢昆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作品中悠揚的旋律,感受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感受牧民在藍天白云下放歌的場景,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放置在藍天白云之下,感受草原的廣闊,進而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感受美,感受如畫卷般的情境,進而使學生在小提琴曲的演奏中感受情境中的美,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又如,欣賞《夏夜》時,這首作品表現的是白晝逝去、夏夜降臨、喧鬧逐漸停息、大地歸于寧靜的景象,樂曲分為三部分,舒緩悠揚的旋律讓學生感受夏夜的那份寧靜,第一段與第二段形成對比,樂曲歡樂、輕快,讓人心情舒暢;第三段開始舒緩,重新表現了夏夜的美好。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借助多媒體將學生引入夏夜之中,引導學生在這種場景中感受夏夜的美,并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那份舒寧,進而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借助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是基本的民族精神,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借助相關的音樂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在感悟音樂、體會音樂中形成正確的觀念,進而在確保音樂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能力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欣賞《思鄉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那種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感受到作者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該作品是一曲真正走向國際舞臺的小提琴曲,所以,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自主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思鄉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使學生在欣賞和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作品中表達的那種濃郁的鄉思、鄉情、鄉愁,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在欣賞這首小提琴曲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
三、借助音樂教學凸顯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對事物的獨到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以往教師一講到底的模式,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在自主發展、自主鑒賞中展示自己的個性,進而也為學生終身健全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還以欣賞《思鄉曲》為例:為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更為了凸顯學生的個性,在授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該樂曲進行自主鑒賞,從節奏、調式、情感等方面進行鑒賞。這樣的自主鑒賞過程不僅能夠把樂曲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而且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能夠凸顯出來,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音樂教學中的價值,要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展現音樂課程的價值,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同時也能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耀芳.音樂教育在中職學校的價值體現[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
[2]雷冠鋒.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J].成才之路,2010(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