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立平
?
丹地化瘀湯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的臨床效果
畢立平
【摘要】目的探討丹地化瘀湯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沈陽市虹橋醫院就診的哮喘急性發作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6例。采用常規哮喘急性發作治療方案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地化瘀湯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哮喘癥狀消失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治療總時間、哮喘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哮喘急性發作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患者哮喘癥狀消失時間、總治療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所用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均P<0.05);哮喘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丹地化瘀湯對哮喘急性發作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丹地化瘀湯;急性發作;哮喘;治療
沈陽市虹橋醫院,遼寧沈陽110025
支氣管哮喘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1],是由于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參與,從而產生的一種慢性氣道炎性疾病,多數哮喘患者會同時合并氣道反應性水平增高的現象,從而出現氣促、胸悶、咳嗽以及喘息等相應癥狀,夜間和凌晨發作的可能性較大,患者在患病后,會有廣泛的氣流阻塞等病理學現象出現[2]。本研究對哮喘急性發作患者應用丹地化瘀湯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道報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92例哮喘急性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6例。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齡24~75歲,平均(46.0±1.1)歲;哮喘病史1~13年,平均(4.6±0.5)年;哮喘發病時間1~8 h,平均(3.2±0.4)h;治療組患者男27例,女19例;年齡23~76歲,平均(46.1±1.2)歲;哮喘病史1~14年,平均(4.5±0.7)年;哮喘發病時間1~9 h,平均(3.1±0.5)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止咳、抗炎、平喘、解痙、吸氧等常規療法實施對癥治療,具體治療方案和藥物選擇由醫師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程度而確定;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丹地化瘀湯治療,主要方劑組成:丹參30 g,地龍15 g,蘇子、桃仁、杏仁各10 g,外寒內飲型哮喘發作患者用上述基本方合小青龍湯化裁,方藥組成為:在前方基礎上加用麻黃5g 、五味子10 g、桂枝10 g、制半夏10 g、干姜6 g、細辛1 g、川貝母10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治療療程為10 d[3]。若用藥后咳喘已平則停止治療,若仍有胸悶不適,則在上方基礎上再加瓜蔞皮10 g,再用藥3劑。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恢復正常的時間、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總治療時間、哮喘疾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哮喘急性發作治療效果,并進行對比研究。
1.4效果評價顯效:治療后哮喘疾病的陽性體征和癥狀消失,只是偶爾有輕微的發作,無需進行任何治療病情就能自行緩解;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哮喘疾病的陽性體征和癥狀表現有明顯減輕,但需進一步治療,每次病情發作所持續的時間明顯縮短,程度明顯減輕;無效:患者經治療后哮喘疾病的陽性體征和癥狀表現均未出現任何改善,甚至病情進一步加重[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哮喘急性發作治療效果比較
2.2癥狀消失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總治療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及總治療時間比較,治療組患者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藥物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8例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4%(8/46),治療組1例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1/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總治療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總治療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癥狀消失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時間總治療時間對照組 46 6.8±1.5 8.9±1.7 12.4±2.1治療組 46 4.1±0.7* 6.6±1.2* 9.8±1.8*
哮喘屬于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呼吸急促、哮鳴有聲是該病患者發作后的主要表現。而氣道瘀血則是導致患者在病情出現后氣道生理功能發生明顯障礙的一個根本性原因,所以臨床在對哮喘急性發作患者實施治療時,應將活血化瘀作為基本原則[5]。
在中醫學理論中,該病屬于“哮癥”的范疇,認為哮喘病理因素以痰為主,由于宿痰伏于患者之肺,遇到誘因就會導致病情發作。其主要發病機制包括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相結合,閉阻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證。上述理論可以充分說明,哮喘與風、氣、痰等因素密切相關。風有動靜,氣有逆順,痰有聚散,三者出現的相應變化,就會導致哮喘形成,且病情容易反復發作。但中醫學理論同時也認為“久病入絡”“久病必有瘀”,痰瘀同源,由此看出,瘀血實為哮喘疾病宿因病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且絕對不可忽視的病理學環節。因而哮喘的治療歸根結底應以活血化瘀為主。本研究所采用的丹地化瘀湯,方中所含丹參可通過對抗原對抗體的致敏性產生抑制,防止處于肥大狀態的細胞出現脫顆粒現象,從而對哮喘疾病的發作進行控制。地龍具有解痙平喘的功效,可以對嗜酸性粒細胞進行抑制,使內皮的損傷程度和清蛋白滲出程度明顯減輕,使支氣管的平滑肌能夠充分松弛,對哮喘疾病的癥狀進行有效緩解,對患者的氣道產生有效的保護作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活血化瘀類中藥還可以使患者的血管充分擴張,對機體的微循環進行改善,在最大程度上清除血管內存在的一些沉積物,使內皮細胞的增生速度加快,促進肌體的代謝,對臟腑功能產生修復效果,達到祛瘀而化生新血的目的。運用丹地化瘀湯對哮喘急性發作疾病患者實施治療,可以使患者的氣道血流情況改善,使氣道瘀血程度減輕,對氣道正常組織生理結構進行有效保護,從而迅速抑制炎性反應,使氣道的高反應狀態水平得到控制,提高肺部的通氣功能,并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進行調節,縮短療程,并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6]。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患者哮喘癥狀消失時間、總治療時間、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所用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哮喘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應用丹地化瘀湯對哮喘急性發作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長征.2009—2010年度哮喘治療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1,15(1):112-113.
[2] 于瑞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在咳嗽變異性哮喘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4(12):103-104.
[3] 張瑜,張忠德,鄧屹琪,等.中藥辛桂散敷臍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45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2,14(4):442-443.
[4] 幸生,余華斐,盧道奮,等.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不同療法與預后前瞻性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16(9):543-543.
[5] 邱嵐.重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 9(11):88-89.
[6] 謝杰,紀敏.BIPAP呼吸機輔助治療重癥哮喘的臨床療效及可行性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1):111-112.
【中圖分類號】R562.2+5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