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李琳琳(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長春130017)
?
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析
金晶,李琳琳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長春130017)
摘要: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是提升一個民族、國家和社會競爭力的基礎。結合教育學和經濟學視角,以培養高校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創新績效評價為基礎,探討校企合作培養創新能力的新模式。立足于高校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以校企合作培養創新能力人才為目標,對高等教育階段創新能力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為社會輸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人力資源摸索出切實有效的育人機制。
關鍵詞: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創新績效評價
創新能力培養是通過教育、學習、實踐和反饋等過程,培養人們的創新意識,激勵具有創新思想的人們將其所想付諸于實踐并取得創新成果。根據2015年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4年我國國家創新指數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有小幅提高,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呈上升趨勢,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也顯著增強。無論是科研機構質量,還是企業研發水平,決定未來可持續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就是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決定整個社會的創新水平、決定民族和國家的創新發展。
我國現行教育秉承傳統科舉教育模式,靜態的應試指標、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強迫式的記憶,迫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越來越趨于類同,知識的復制過程多過知識的創造,大多數青少年早在步入高校之前已形成格式化、慣常性的思維定式。因此,如何在高校專業化、技能型教育過程中,重新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啟蒙創新實踐,不僅是青少年自身成才的內在需要,也是走向社會創造社會價值、實現戰略發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具備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環境,立足于經濟和企業管理領域的“創新”需求,培養能夠通過創新改變資源產出的企業人才。可以將培養創新思維作為切入點,激發青少年對事物、現象等的興趣,從而產生創新意識,經教育和學習創新理論知識,將意識想法與學習思考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過程是創新理論知識與思維模式的驗證過程,也是學校教育和企業合作的關鍵階段。學校教育可以將專業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提升應用性、技術性、實踐性,將學生的創新思維結果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在此過程中,專業技能鍛煉可以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以學生為中心,實施“發現教學”和“模擬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創新思維和對社會實踐的渴求。

圖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框架Fig.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model framework
創新思維的逐步完善促進創新績效的評價與推廣。只有經過實踐推敲的創新能力,才能影響組織、企業、社會乃至地區和國家。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并不是單向獨立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知識積累為基礎,通過學習、思考、知識運用,培養創新意識;創新實踐能力包括組織協調、溝通合作、分析解決、應用實踐等方面的能力,高校通過課堂轉移、學生評價體系轉變、多樣化評估等,將企業影響因子納入教學,校企結合,使學生在創新實踐中提升自我;創新績效評價可以及時發現和運用自主性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技能創新等,將個人的創新能力提升為整個組織的創新能力,推動組織行動,進一步激發組織創新。
2.1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辦學模式
毋庸置疑,創新機遇來源于新知識,知識不一定就意味著科學和技術,但基于知識的創新必然會產生巨大影響。校企合作要堅持以理論學習、知識積累為基礎,根據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將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作為辦學定位的重點。要加強校企之間的溝通合作,通過“零距離”接觸,觸動新的辦學思路。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始終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不能過于重視企業就業需求,從而偏離教書育人的初衷;不能過度依賴實踐效能,從而忽略專業知識的積累。普通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可忽視可持續性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反饋過程。
2.2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式
第一,要從只注重理論學習的固有教學模式中釋放出來,逐漸將教學過程與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形成課堂導入、實踐模擬、企業參與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第二,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吸納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權衡利弊、組織協調、判斷決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同時,企業家、企業人、企業經驗步入課堂,既要重視理論學習、不偏離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又要有別于職業技術學校,致力于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知識應用型人才。推廣校企一體化“緊密型”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急需人才和市場緊缺型人才,拓寬人才輸出渠道。
2.3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管理模式
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質量、教學效果反饋、師資力量評價體系、學生管理和監督、學生成績考核辦法等各個環節都要依企業因素而進行適當調整。要著眼于企業對創新人才的培養需求,結合教育學和經濟學的雙重視角,力求教學管理上的高效應變能力。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是提升一個民族、國家和社會競爭力的基礎。校企合作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要立足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提升企業、組織、社會的創新能力為目標,使青少年的創新時時可為、處處可為,使創新成為提升國民整體素質的基礎力量。
參考文獻:
[1]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9.
[2]余偉.創新能力培養與應用[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8.
[3]紫竹.企業素質與文化基因[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4]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5]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4[EB/OL].(2015-11-14)[2015-07-09].http://www.most.gov.cn/kjbgz/201507/t20150708_ 120616.htm.
Analysis of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Unde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JINJing, LI Lin-lin
(School of Humaniti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uangchun 130017, China)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young people is the foundation of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 country and socie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edagogy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w mod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talented person, and made a deep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mode of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ltivation of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作者簡介:金晶(1982-),女(朝鮮族),吉林長春人,講師,在讀博士,從事韓國語語法、韓國語英源外來詞、朝鮮半島問題研究;李琳琳(1984-),女,吉林長春人,講師,碩士,從事韓國語言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1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646(2016)02-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