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亮(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4)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數學課程的改革與探究
劉東亮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徐州221004)
摘要:目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所開設的數學課程,內容陳舊,理論較多,應用性與實用性較少,特別是與學前教育專業嚴重脫節,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準確,不利于專業的發展。本文結合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情況,論述了數學課程內容改革的必要性,探討了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材改革的目標及原則,提出了教材內容的初步構思框架。
關鍵詞:五年制學前教育;數學素養;課程改革
Abstract:Currently,many problems are existed in the mathematics course of the five-year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such as outdated contents, too many theory, lack of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ity, disconnection with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and inaccuracy of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tents reform of mathematics course, discusses the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textbooks reform of five-year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and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of textbook contents.
Keywords:five-year pre-school education; mathematics literacy; reform
(一)理論依據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必然承擔著幼兒科學啟蒙的重任,如何把數學教育自然融入科學教育,并在生活中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首先要求幼兒教師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只有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才能科學地運用數學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絕不是有些人認為初中的那些數學知識在幼兒園已經足夠了。更不是一些單純數學知識的傳授。
(二)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開設數學課程的現狀
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五年制高等師范教材,該教材的內容基本是在高中教材基礎上的重組,理論知識較多,應用性與實用性較少,特別是與學前教育專業嚴重脫節,不利用專業的發展。根據市場需求和專業的發展,我校對課程設置進行了相關調整,其中數學課為每周2課時,開設兩學年數學課程,共128學時,教學內容只能選講。
幼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顯然幼兒教師主要承擔了對幼兒數學啟蒙的重任,專家指出,轉化、分類、守恒、統計、推理等都是當今數學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開展游戲或活動中能否能融入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引導幼兒利用推理等思想解決問題,獲得思維的發展,是每個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絕不是僅僅局限于數的加減等數學技能上,幼兒教師能否敏感地發現數學教育時機,關鍵看幼兒教師是不是具有較高的數學素養。但目前初中起點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足,感受不到數學知識對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對數學的學習不夠重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程問題,目前所使用的數學教材中,理論內容較多,知識陳舊,與專業不能緊密聯系,不利于專業發展,同時學校數學課時減少,很難完成原來規定的教學任務,因此優化數學課程結構及教材改革勢在必行。
五年制數學教材的改革必須以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專業的發展為目標,注重實用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突出學生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的審美觀。教材的改革必將使數學不僅僅是一大堆的計算,而是一種思維的習慣,是現在人素質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看不見的一種文化。因此,教材內容的設置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與專業發展緊密結合原則
數學課的開設必須為專業發展服務,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目前使用的五年制高等師范教材主要是針對小學教師專業化的需要而編寫的,大都是以高中教材內容的重組,理論較多,不能緊密地融入生活,使數學的學習枯燥無味,而且與學前教育專業不能有效地整合。改變傳統的觀念,大膽增刪教學內容,優化數學教學結構,重審教學的側重點,適應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是改革的出發點。例如:在傳統的立體幾何的教學中,認識棱柱、棱錐、棱臺等幾何體只是概念問題,重點是空間中的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但根據專業的需要,可以增設幾何體的手工制作,讓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創作各種各樣的幾何體的拼接。同時弱化或刪掉與專業聯系不緊密的相關知識,并在教材習題設計時,注重實用性和整合性。
(二)緊密融入生活,注重趣味性的原則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中得來的。”數學來源于生產與生活,是對生產與生活活動中解決數與形問題的一種經驗總結。在使用傳統的教材中,大多數同學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感覺到枯燥無味,甚至有些同學認為學習數學沒有什么用處。因此,在教材內容設置上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氣象臺預報某天氣降水的概率為0.6,銷售某產品的收益率是20%,某化工廠的廢水處理率為95%,交通部門如何設計紅綠燈的時間更科學等等,這些問題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可以說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同時也可以增設相關的數學發展史,這不僅能讓學生學到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理論概念等,還能讓學生了解數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還可以穿插一些數學家的經典故事,數學史的增設勢必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更好地體會數學教育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三)突出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意識的原則
數學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直接與數學的教育質量有關,而教材是關鍵。數學是最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學科,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數學是思想的體操”,說的就是數學對培養嚴格的邏輯思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邏輯與推理模塊教學內容,增編幼兒園數學游戲與活動設計技巧、幼兒園數學教具的開發與利用等,這必然會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這實際上是從數學的視角上上好一堂數學游戲或活動課的教材教法,幼兒游戲與活動中,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是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從中找到它們的延伸區和結合點,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形成無縫對接。
(四)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如果說專科階段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那么五年制大專的畢業生將來大多數是一線的幼兒教師,她們對幼兒的發展與成長情況是最有話語權的,她們的教學實踐、教學發現是最寶貴的資料,如果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那么在科學研究方面一定有重大幫助。因此,在教材內容上可增設教育統計初步知識和統計軟件的初步應用,教育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必然有數量的表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對教育現象進行定量分析。而教育統計學和統計軟件就是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不論是教育調查,還是教育實驗,都需要統計方法進行處理和分析。
(五)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和科學的審美觀
數學課程內容設置上不僅要體現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數學的應用價值,還要體現出數學的文化價值,數學不僅僅是工具,它以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其他科學、藝術一樣,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數學學科促進了幾乎所有學科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思維和意識,同時有利于美育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結合,培養科學的審美觀。數學本身的簡潔美、和諧美、奇異美、對稱美等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加深對美的理解。數學已經成為現代人基本素質的一部分,一個人如果缺少了數學文化價值的熏染,那將成為一種文化缺陷。這正如一個人雖不會成為畫家,但應該有藝術素養一樣。
按照培養目標和內容設置原則,教材初步構思為六大模塊:模塊一為數與運算,內容包括數的發展史,指數、對數、復數、向量的概念與簡單運算、不等式等;模塊二為邏輯與推理,內容包括集合、映射、算法、命題、充分與必要條件、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綜合法與分析法、反正法、數學歸納法等;模塊三為概率與統計,主要介紹計數原理、排列組合、概率、統計及統計案例分析等;模塊四為空間與形體,主要介紹空間幾何體與手工制作、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三視圖與直觀圖、點線面位置關系的判定等;模塊五為數學的開發與應用,主要介紹幼兒園數學游戲與數學活動設計技巧、數學教具的開發及應用,幼兒園數學教法和案例分析等;模塊六為數學在教學研究上的應用,簡單介紹教育統計學的初步知識和統計軟件的簡單使用。每模塊穿插數學的發展歷史,每章節配有與幼兒園對接的知識點和教學案例,配有相關的理論習題和實踐習題。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數學課程內容的改革是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課程的改革將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并有效推動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目前,我校的教材改革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改革的過程中肯定有大量的困難和問題,課改組成員們多次走進幼兒園課堂認真聽課,收集第一手資料,積累寶貴經驗。相信只要勇于創新,基于實踐,教材改革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靜,邱坤.五年制高職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12):56-58.
[2]王子興.論數學素養[J].數學通報,2002(1).
[3]賈海峰,姜紅俠.幼專學生數學素養測試與分析(前測)[J].華章,2013(3):233-234.
[4]梁艷,姜紅俠.談如何提升幼專(高中起點)[J].學生數學素養,201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3-0120-02
作者簡介:劉東亮(1977,1-),男,籍貫:山東省濟寧市,學歷:研究生,職稱:高校講師,研究方向:基礎數學,主要研究多復變函數論及初等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