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梅
?
微商現狀及法律問題探討
陳曉梅
摘 要:伴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與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于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還不完善,法律出臺速度遠落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研究其相關法律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國微商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出解決措施,希望能為微商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微商;現狀;法律問題
互聯網絡與通訊技術的發展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與保障,同時,移動電話、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更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強大的硬件支持。1994年后,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電子商務法律,但立法速度遠落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微商也屬于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其出現應追溯到2013年,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發展規模。目前,我國科研人員對微商的相關研究還不常見,其必要的法律法規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微商是2013年開始出現并高速發展的,以在校大學生、青年白領等年輕群體為主,主要通過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空間等展示商品吸引客源。微商出現的時間較短,目前,我國對于其定義未有統一說法??偨Y專家學者對于微商的認識得悉,微商主要是以個人為單位的、以移動通訊網絡作為交易手段的新興的電子商務類型,其交易模式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主要以人際關系網作為交易的支撐。微商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目前我國使用該類商務類型人數已經高達5億人。因此,要保障這種最新發展的電子商務類型健康運行發展,急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1.經濟原因
微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市場經濟水平的提升。在手頭寬裕、經濟條件允許下,人們開始將更多花費和時間與精力用到購物中去。網絡購物憑借低廉的價格與優良的品質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與淘寶網、天貓網等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相比,微商憑借更便捷的交易手段,以及更低廉的價格,突破重重壓力,迅速崛起與發展起來。
2.社會環境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形式的多樣化為微商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微商市場的推廣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臺了眾多的扶持政策,鼓勵青少年自主創業。由于微商創業的門檻低、文化水平要求低、方式簡單,其多樣化的優勢更是促使更多的青年創業者投入其中。
3.技術發展
微商的發展需要新興的科技作為技術支持。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電子技術進入了空前高速的發展階段,而微商的發展也反向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為微商的崛起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支持。
1.門檻低
由于入門門檻低,微商較其他類型電子商務遭受到的安全威脅更大。如今,天貓網、淘寶網等較大型的網絡購物平臺都需要較高的入門門檻。例如,淘寶入駐天貓的保證金高達好幾萬元,而入駐京東更是需要高額的保證金與資質。但是,微商的入門門檻則低得驚人,對于資金、安全保證等均無任何的要求,只需要通過一個手機號碼注冊微信賬號,就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上傳產品信息,從事經營銷售。雖然這對于沒有任何背景與積蓄的大學生來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也給許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2.缺乏第三平臺作為資金保證
微商的付款方式一般都是經營者將其支付寶賬號提供給消費者,消費者將對應的款項支付給經營者,當經營者確認收到賬款時,才會發貨。這種付款方式存在極其大的風險漏洞,也會給消費者資金安全帶來極大隱患。第一,消費者無法確保經營者是否真正發貨。許多不法分子往往都是通過該方法獲得賬款,然后再將消費者從好友名單中刪除。付了款的消費者收不到貨,賬款被騙、求告無門,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第二,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無法確認。收到產品時,即使消費者對質量不滿意,由于經營者已收到賬款,消費者往往無法再進行退貨、退款等操作。由于缺乏第三平臺為資金交易提供一定的保障,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微商的風險性。
3.相關法律不完善
一旦發生欺騙行為,將把消費者推到極其不利的位置。因為目前我國還缺少一套完整規范的有關消費者對于微商欺騙行為的維權法律。即使是最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無法對微商欺騙行為處罰的相關規定。最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在淘寶、天貓等網絡購物平臺購物,消費者可以擁有7天的全額退貨權益,對于質量不滿意的商品,消費者可以利用快遞郵寄回商家處,然后獲得其全額退款。但是,微商的交易行為,屬于私下交易范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其并不適用。同時,由于消費者對經營者的地點、名字等基本信息缺乏一定了解,一旦發生欺詐行為,很難進行維權,相關部門對其也難以管理。同樣,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微商的權益也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有部分經營者被強行拖入傳銷組織,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對微商的侵權行為,微信最多也只能封其微信賬號等,壞人不會得到實質性懲罰,而消費者權益更無法得到補償與維護。
4.消費群體特殊
由于微商的經營主要是通過經營者的人際關系網進行交易,其消費者一般都是熟人,交易一般是通過朋友圈發圖,感興趣的朋友進行購買。由于彼此熟悉,該類消費本不會出現太大的安全性問題。但是,隨著微商規模的不斷擴大,微商經營者通過主動加好友、在貼吧評論、發布微博等手段吸引消費者注意,該類消費者與經營者并無任何人際交往關系,只是通過其發布的微信賬號加其好友。對經營者人品以及商品真實性等并無任何了解,同時,微商無法顯示購買者評價,諸多問題對消費者交易的安全性均造成極大的威脅。
針對當前我國微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相關部門應給予足夠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微商的法律法規,確保消費者權益得到有效保護?;诖?,本文就解決微商發展問題的相關立法提出以下意見。
1.加快電子商務立法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立法速度已遠遠落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而相關的法律法規是保證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性的重要依靠。一旦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侵權行為頻繁發生,違法分子逍遙法外,被害者束手無策,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網絡交易環境,阻礙和減緩電子商務發展。如今,對淘寶、天貓等網絡購物平臺已經有較為完善的法律規定。對微商這樣的新興電子商務類型還需加快立法,使消費者權益得到保障,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例如,“滴滴提供專車服務行政處罰案”作為“互聯網專車第一案”,引起社會的密切關注。相關研究人員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必然趨勢,只有使法律與時俱進,才能保證電子商務的發展更加規范化。
2.加大法律監管力度
加大法律監管力度主要有以下三種手段:第一,各個地區的相關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微商申請平臺,對于想要從事微商工作的經營者,應該進行實名登記,并繳納必要的保證金等。第二,完善微商店鋪的基本信息,使消費者在下單之前對產品有清楚的認識與了解,為消費者購物提供一定的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杜絕偽造偽劣產品的流通。最后,微商店鋪應該與信譽認證中心建立合作關系,為消費者買到滿意的產品提供一定的便利。例如,“浙江省第一起利用微信平臺售假入刑案”的主角就是微商。2013年5月起,微商何某利用兩個微信賬號,在朋友圈發布大量高檔知名產品信息,隨后被用戶舉報售假。何某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并被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由于微商不具備經營的合法執照,也不具有第三方擔保的安全交易平臺,大多數交易都是私下交易行為。通過微信交易一旦出現糾紛,很難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權。又由于缺乏交易憑證或礙于朋友間面子,都增加了通過民法維權的風險。因此,加強自律和內部監管,規范微商的營銷機制極其重要。
3.建立第三交易保證平臺
隨著微商規模的不斷壯大,微商可以建立其特殊的交易支付方式。例如微支付等,通過與銀行建立一定的聯系以保證資金交易的公平性。同時,還可以利用已有的交易模式,例如,插入支付寶支付的快捷支付鏈接達到資源的最高效利用。對于部分涉及欺詐行為的交易,不僅只是退款退貨,還應給予一定的警告與資金處罰。對于涉及巨額資金欺詐行為,應該進行刑事處罰。對于個別特殊案例,則可以考慮立案處理??傊?,對于微商交易的保障措施應該進一步完善與健全,以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加強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
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強對微商誠信思想教育,樹立核心道德價值觀,改善網絡環境精神風氣;第二,建立誠信信用卡,微商的誠信就像信用卡上的金額一樣,國家應對每個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交易行為進行一定的誠信登記,對誠信透支用戶應給予一定的權利限制;最后,建立信用評價窗口,對網絡交易產品應有必要的信用評價窗口,方便為其他消費者購物提供一定參考。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對于網絡交易環境的改善以及侵權行為頻繁發生等現象的減少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視的必要性,每個人都應該盡力配合與協助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
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趨勢下,各類新興電子商務類型不斷出現,并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本文對微商這一電子商務類型做了簡單介紹,并對微商出現的經濟原因、社會環境以及技術發展等背景進行了分析,歸納出其發展存在門檻低、缺乏第三平臺資金保證、相關法律不完善、消費群體特殊等相關問題,并對應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四大措施,主要為加快電子商務立法、加大法律監管力度、建立第三交易保證平臺以及加強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以期為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促進微商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網絡市場監管專家型人才培訓班第五課題組.“互聯網+”背景下如何應對“微商”監管新挑戰[J].工商行政管理,2015(18).
[2]徐佳敏.關于微商發展情況及其市場競爭力的探討[J].青春歲月,2015(14).
[3]張曉霞.關于“微商”購物維權難引發的思考——以微信平臺為例[J].現代商業,2015 (02).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