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花
摘 要:良好的公關意識、公關知識和公關能力是幫助大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一個必要條件。為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理論知識結構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具有現代特色的“案例教學” “多媒體教學” “討論法”和“情景模擬”教學方法。
關鍵詞:公共關系學;教學方法;改革;職業能力
“公共關系學”課程是高等院校市場營銷、管理類等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它是一門多學科相交叉的綜合性學科,涉及的范圍很廣,如企業管理學、廣告學、傳播學、心理學、新聞學、企業文化學,等等。
“公共關系學”課程在學生的理論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培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備良好的公關活動能力的人員已日漸成為社會的搶手人才。正因為如此,高校紛紛開設該課程,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但在教授公共關系學知識時,很多青年任課教師仍采用傳統的以課堂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刻板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很少采用具有現代特色的教學方法。為此,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摸索,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嘗試對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以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
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現教與學的互動
在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通過互動,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課堂討論是培養學生學習公共關系學這門課程的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青年任課教師可根據特定知識點,隨機向學生提問,既引導學生之間開展相互切磋討論,又鼓勵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深層次討論,以在思想碰撞中升華認識。由于影響現實生活中的公關活動效果的要素比較復雜,而且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在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現教學互動的過程中,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任課教師應注重在不同見解的碰撞中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充分表達自己的獨到觀點,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出各種看法和意見,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討論中提升溝通能力,加深對公共關系知識的理解,且能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全面、系統、理性、客觀看待圍繞社會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而開展的公共關系活動中的各類問題,增強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2.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在課堂上合理有效地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促進“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為轉變傳統的以課堂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滿堂灌”式的教學而帶來的課堂枯燥無味、內容單一和知識單薄的狀況,任課教師可充分利用并參考學校電子閱覽室里豐富的網絡課件,在每章節的課堂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根據每章節的具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特點來播放一些相關影像、圖片等以增加“公共關系學”教學的趣味性,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意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在闡述公共關系定義時,可播放“廈門遠華走私案”之類的教學視頻給學生看,以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關,什么是庸俗的公關。總之,在“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導入多媒體課件,通過幻燈、圖片、影像等形式,可以讓課堂洋溢著生動有趣的氣息,可激勵學生積極主動了解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外部公眾之一的媒介公眾的特點,并進一步提升學生合理鑒別有關信息且有效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掌握公共關系工作中的搜集和管理信息知識奠定基礎。
3.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對“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非常適用。目前高校大多通用的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公共關系學》,此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是以公共關系的理論知識占的比重較多,而公共關系的實踐知識占的比重較少,過多的抽象理論知識容易使學生在上課時感覺無聊,從而分散注意力。針對此特點,可以充分利用相關案例作為教學輔助資料,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并能引導學生從公關的角度來研究公關案例和闡釋社會事件,全面領會公關精髓,及時介紹國內外公關業界最新、最前沿性的熱門話題和動態消息等,以充實教材所述基本理論和原理方面的內容。當然,對于任課教師來說,要想上好公關案例分析課,必須吃透教材,領會教材的總體結構與脈絡,并以此為中心,有針對性、有選擇地向學生提供教學案例。在案例的選擇上可不局限于教材,應始終堅持教學案例的經典性、啟發性、系統性、熱點性、典型性原則;同時還應重視學生的參與,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任課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踴躍發言、深入討論、相互爭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要積極主動與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對學生對案例所發表的見解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應充分肯定各種見解的合理性,切忌搞“標準答案”或發表“權威性意見”。精選案例如被評為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好的公關案例“泰來諾爾藥物中毒”事件、“南京冠生園陳月餅”事件、“肯德基應對“禽流感”的危機公關案例、高露潔牙膏致癌風波——制造輿論公關案例等。
4.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公共關系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有理論知識還不夠,學生還得積極參與到實踐當中去。為此,任課教師可以適當地在課堂上通過設置情境來模擬現實公關活動環境,以讓學生將所學到的公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生的專業素質與能力。例如,在“專題活動”章節的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前的某個社會熱點問題來模擬開展記者招待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并從中安排兩名學生分別擔任主持人和發言人,由數名學生來擔任記者角色。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外的其他社會活動,如招聘面談、演講比賽等。在模擬角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能促使學生對相關公關理論知識的反思,提高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對于任課教師來說,要想有效地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就得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同時,要努力創造逼真的現場氣氛,讓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模擬和學習,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公共關系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仍處在不斷的改進與發展之中,青年任課教師在學習借鑒國內外最新的教育方法的基礎上,應不斷創新,緊密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公關實踐活動調整教學方法,切實搞好教學工作,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公關人才。
參考文獻:
[1]包秀華.《公共關系學》課程案例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3).
[2]徐雅卿.《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 (10):152.